疼痛的评定方法及中医治疗方法与原则
1疼痛的评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1视觉模拟评分法
视觉比类量表(VRS):通常采用px的直线,两端分别表示“无痛”和“想象中剧烈疼痛”,被测者可根据其疼痛感受,在直线相应位置做标记,“无痛”端至记号的距离即痛觉评分。此法最常用,且有敏感、可靠、使用方便的特点。
1.2口述描绘评分法
该法是说明疼痛性质强度的方法。将描述疼痛的个词分成三类16组:
1.2.1感觉类包括疼痛的时间、空间、压力、温度等特点。
1.2.2情感类包括描述与疼痛有关的紧张、自主感受和恐惧等。
1.2.3评价类包括一组评价疼痛程度的词语。
1.3数字评分法
该法就是对口述描绘法的总结与简化,具体操作如下表,根据描述的疼痛感觉,对疼痛等级做出判断。
无痛的轻度中度严重
跳动的0)——1)——2)——3)——
射穿的0)——1)——2)——3)——
刺伤的0)——1)——2)——3)——
锐利的0)——1)——2)——3)——
痉挛的0)——1)——2)——3)——
剧痛的0)——1)——2)——3)——
热-烧灼的0)——1)——2)——3)——
隐痛的0)——1)——2)——3)——
沉痛的0)——1)——2)——3)——
触痛的0)——1)——2)——3)——
分裂通的0)——1)——2)——3)——
疲劳的-精疲力尽0)——1)——2)——3)——
令人厌恶的0)——1)——2)——3)——
可怕的0)——1)——2)——3)——
惩罚的-令人痛苦的0)——1)——2)——3)——
1.4行为疼痛测定法
该法是对疼痛引起的行为变化做定量测定的有效方法,通过观察患者身体行为,功能损伤,疼痛表情等方面,间接评价患者当时的疼痛程度。对骨伤科一些疾病的诊断、治疗有重要意义。此方法将10种疼痛行为按严重程度和出现的时间作3组评分(0,0.5,1),患者的各项行为指标的总积分即为其疼痛行为得分。
评分
1.发音性主诉,语言性的无0
偶尔0.5
经常1
2.发音性主诉,非语言的(呻吟、喘气)无0
偶尔0.5
经常1
3.躺着的时间,因为疼痛无0
偶尔0.5
经常1
4.面部扭曲无0
轻微和(或)偶尔0.5
严重和(或)经常1
5.站立姿势正常0
轻度变形0.5
明显变形1
6.运动观察不出影响0
轻度跛行和(或)影响行走0.5
跛行或无法行走1
7.身体语言:抓、撕疼痛部位无0
偶尔0.5
经常1
8支撑物体:按医嘱不算无0
偶尔0.5
经常1
9.精致运动能持续坐或站0
偶尔变换位置0.5
一直变换位置1
10.治疗无0
非麻醉性镇痛药物和(或)心理治疗0.5
增加剂量或次数和(或)麻醉性镇痛1
药物和(或)失控
2中医治疗疼痛的原则与方法
2.1原则
中医在治疗骨科疼痛时主要遵循的原则有:动静结合、内外兼治、筋骨并重、医患合作。
2.2方法
2.2.1药物疗法
2.2.1.1内治法
2.2.1.1.1初期,一般在伤后1~2周内,因气滞血瘀,需消肿止痛,以活血化瘀为主,即采用“下法”或“消法”;若淤血积久不消,郁而化热,或邪毒入内,,或迫血妄行,可用“清法”;气闭昏厥或淤血攻心,则用“开法”。
2.2.1.1.2中期在伤后3~6周,主要以活血化瘀,合营生新,接骨续筋为主,故以“和”“续”两法为基础。
2.2.1.1.3后期为损伤7周以后,以“温”“补”为主。
2.2.1.2外治法
2.2.1.2.1中药定性①活血化瘀止痛用三七、丹参、红花。②理气行滞止痛用青皮、佛手、木香。③通络止痛用蜈蚣、地龙、路路通。④祛分之痛防风、白芷、全蝎。⑤胜湿止痛用苍术、木瓜、羌活。⑥温经散寒止痛用川乌、草乌、干姜。清热止痛用黄连、黄柏、黄芩。⑦开窍止痛用麝香、沉香、樟脑。⑧凉血止痛用芍药、丹皮。⑨温阳止痛用杜仲、狗脊、淫羊藿。⑩育阴止痛用鳖甲、女贞子、桑荠生。
2.2.1.2.2中药定位①颈项通用葛根、羌活。②肩臂通用羌黄、羌活、独活、桑枝。③上肢通用羌活、桂枝。④下肢痛用独活、木瓜、怀牛膝。⑤上下肢痛用威灵仙、秦艽、海风藤。⑥腰痛用杜仲、牛膝、川断。⑦脊骨痛用狗脊、鹿角脊、杜仲、牛膝。⑧骶尾骨痛用杜仲、牛膝、补骨脂。⑨膝关节肿痛用牛膝、独活、白芷。⑩胸部胀痛用柴胡、白芍、乌药。
2.2.2按摩治疗
具体又可分为手法按摩、器械按摩、自我按摩。
基本的治疗手法有推揉、摩擦、拿按、叩击、振动以及摇摆。
按摩要领①针对不同部位采用不同手法:中医按摩是在中医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治的基础上,以经络理论为指导原则。因此,按摩者需要遵循“循经取穴,局部取穴”的中医治疗原则,结合现代解剖及生物力学原则,了解患者所患疾病或损伤的临床表现及其功能障碍程度,正对不同部位施用不同的手法。②按摩强度: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治疗部位以及耐受能力,选择适宜的按摩手法和强度,才能使按摩的力量渗透到需要治疗的部位。通常,按摩开始时的手法轻而柔和,逐渐增强到一定强度,并维持一段时间后,再逐渐减轻强度。③操作顺序:如果是按摩肢体,一般由远端开始,逐渐向近端移动;如果是按摩躯干部位,一般由症状部位的外周开始,逐渐移向患处。④按摩时间:应根据病情及治疗部位而定。急性期患者每次的治疗时间应短,慢性期治疗时间可以稍长。局部或单一关节治疗,每次10~15min;较大面积或更多部位治疗,每次20~30min。住院患者可以每天治疗1~2次,门诊患者每天治疗1次,或每月治疗2~3次。⑤综合治疗:由于按摩属于被动运动,因此,必须与其他治疗,如物理因子和主动运动治疗相结合,才能维持疗效,避免复发。
2.2.3针灸治疗
2.2.3.1原理:基本原理包括中医的脏腑、经络、腧穴等理论,其中经络理论是针灸的核心理论依据。
2.2.3.2治疗的作用:调和阴阳、扶正祛邪和疏通经络等。
2.2.3.3治疗的原则:遵循中医的辩证施治的原则。中医称“盛则泄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2.2.3.4常用疗法①体针:在临床上运用最广。主要工具是毫针,根据部位的不同有长短粗细不同型号可供选择。使用时针要无菌,施针部位和治疗者的手均要用乙醇等常规消毒。②灸法:是用艾绒为主要材料制成艾柱或艾条,点燃后在人体表面的一定穴位熏灼,产生温热刺激用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③电针疗法:是在针刺腧穴得气后,在针上通以微量电流,利用电刺激代替行针手法疏通经络的治疗方法。
2.2.3.5留针时间:一般根据病情采取速针或留针,留针时间一般为20~30min.
2.2.3.6疗程:通常10次为一疗程,然后停3d左右继续第2疗程或连续疗程后停5~7d再继续,也可以每周治疗5d停2d。
公众jiuyuan
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