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痛篇

〖头痛〗

配合穴位:太阳穴外关穴

〖颈椎疼痛〗

配合穴位:颈百劳穴肩中俞穴

〖肩关节疼痛〗

配合穴位:肩髎穴肩髃穴

〖腰椎疼痛〗

配合穴位:肾俞穴环跳穴秩边穴

〖膝关节疼痛〗

配合穴位:犊鼻穴鹤顶穴

〖坐骨神经痛〗

配合穴位:环跳穴

作用:缓解坐骨神经引起的疼痛。

作用机理:环跳穴促进髋关节气血循环,缓解髋关节疼痛及坐骨神经痛。

标准定位位于人体的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

取穴取侧卧位,伸直下腿,屈上腿,以拇指关节横纹按在股骨大转子上,拇指指脊柱,当拇指尖处,按压有酸胀感。

功用强健腰膝、健脾益气、祛风化湿、舒经活络。

主治病症腰腿痹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风疹,脚气,及坐骨神经痛,髋关节疾患等。

〖落枕疼痛〗

配合穴位:肩井穴后溪穴

〖宫寒月经疼痛〗

配合穴位:气海穴神阙穴

调理篇

〖失眠多梦〗

配合穴位:三阴交穴神门穴丰隆穴

〖温肾起阳〗

配合穴位:肾俞穴命门穴三阴交穴

〖暖宫养巢〗

配合穴位:关元穴神阙穴

功能篇

〖美白祛痘〗

配合穴位:四白穴、足三里穴。

作用:美白面部肌肤,清除面部青春痘。

四白穴

〖标准定位〗位于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即:目下一寸当眶下孔部位,直对瞳孔)。

〖取穴〗通常采用正坐或仰靠、仰卧姿势,食指、中指伸直并拢,中指贴于两侧鼻翼,食指指尖所按处有一凹陷处即是。

〖功用〗祛风明目、通经活络。

〖主治病症〗①精神神经系统疾病: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②五官科系统疾病:角膜炎,近视,青光眼,夜盲,结膜瘙痒,角膜白斑,鼻窦炎;③其它:胆道蛔虫症,头痛,眩晕、美白、祛除黑眼圈。

足三里穴

〖标准定位〗足三里穴归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腿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

〖取穴〗用右手掌心按准右腿膝盖顶部,五指朝下,中指顶端向外一指的位置就是右腿足三里。(把你的手腕横纹,对准膝盖处髌骨的上边,这手自然的搭下去,中指尖指的位置)换左手用同样方法可以找到左腿足三里。

〖功用〗燥化脾湿,生发胃气。

〖主治病症〗

①胃痛,呕吐,呃逆,腹胀,腹痛,肠鸣,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痢疾。

②咳嗽气喘,心悸气短,乳痈。

③失眠,癫狂,头晕。

④虚劳赢瘦,水肿。

⑤膝痛,下肢痿痹,脚气。

〖丰胸美乳〗

配合穴位:库房穴屋翳穴天溪穴乳根穴膻中穴

〖清咽化痰〗

配合穴位:定喘穴肺俞穴

〖止咳平喘〗

配合穴位:膻中穴天突穴定喘穴肺俞穴

〖醒酒护肝〗

配合穴位:太冲穴、阳陵泉穴。

作用:加速醒酒速度,缓解酒后头痛、胃痛、保护肝脏,降低肝硬化的发病几率。

作用机理:阳陵泉穴倾泻湿热,加速肝脏对酒精的分解速度,缓解醉酒、头痛等症状;太冲倾泻肝火,降低脂肪肝、肝硬化的发病几率。

太冲穴

〖标准定位〗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中)。

〖取穴〗拇趾、次趾夹缝向脚背方向二横指后,即是太冲穴。取太冲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

〖主治病症〗

①消化系统疾病:腹痛腹胀,咳逆纳差,大便困难或溏泻。②心血管系统疾病:心绞痛,胸肋胀痛。③神经系统疾病:高血压,头痛头晕,失眠多梦。④五官科疾病:目赤肿痛,咽痛喉痹,青盲,耳鸣,耳聋。⑤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收缩不全,遗尿,癃闭,淋病,阴缩,泌尿系感染。⑥外科疾病:疝气,乳痈,肠炎,颈淋巴结核。⑦其他疾病:肝炎,血小板减少症,四肢关节疼痛,肋间神经痛,下肢痉挛,各种昏迷。

阳陵泉穴

〖标准定位〗位于人体的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腓骨小头稍前下方凹陷中。(即:在小腿的外侧,膝关节下方的外侧有一个高点(腓骨小头),从高点的前下方大概一寸左右有一个凹陷。)

〖取穴〗正坐屈膝垂足位,在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取穴。

〖功用〗舒肝利胆、强健腰膝、降浊除湿。

〖主治病症〗

①抽筋、小腿抽筋、关节筋迟缓或痉挛肿痛、麻痹、下肢痿痹、膝肿痛、膝膑肿痛等下肢、膝关节疾患、膝关节炎及周围软组织疾病;

②肩周炎,臀部肌肉注射后疼痛;肩痛、腰痛、膝盖疼痛、腰腿疲劳;

③黄疸、口苦、呃逆、呕吐、消化不良、胃溃疡、习惯性便秘;

④胁肋痛、坐骨神经痛、半身不遂,小儿惊风。高血压、遗尿、落枕,腰扭伤,踝扭伤;

⑤现代常用于治疗胆囊炎、胆石症、肝炎、胆道蛔虫症、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膝关节病变、肩关节周围炎、肋间神经痛、小儿舞蹈病。

〖提神醒脑〗

配合穴位:太阳穴印堂穴

作用:提神醒脑,缓解疲劳,防治瞌睡犯困。

作用机理:印堂穴可以醒头明目,缓解眼部疲劳;太阳穴可以给大脑以良性刺激,能够清除疲劳、振奋精神、止痛醒脑,并且能继续保持注意力集中。

太阳穴

〖标准定位〗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取穴〗正坐或仰卧、仰靠的姿势,在外眼角外上方大概一寸左右,用手摸有一个很明显的凹陷。

〖功用〗清肝明目,通络止痛。

〖主治病症〗

①偏正头痛,神经血管性头痛,三叉神经痛。

②目赤肿痛,视神经萎缩等。

印堂穴

〖标准定位〗位于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

〖取穴〗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就像印度妇女点吉祥痣的地方),取穴时,采用正坐或仰靠、仰卧姿势。

〖功用〗清头明目,通鼻开窍。

〖主治病症〗

①治疗头痛、头晕、前头痛、目眩、目赤肿痛、三叉神经痛、眼部疾病;

②治疗鼻塞、流鼻水、鼻炎、鼻部疾病等;

③疗高血压、失眠、精神乏力等。

〖纤体瘦身〗

配合穴位:神阙穴关元穴

主贴:需要瘦的部位。

作用:排出痰湿,清除脂肪,纤体瘦身。

作用机理:高斯磁粉发出的磁力波刺激经络穴位,疏通经络,能起到针灸减肥的作用,同时蕲艾在远红外陶瓷粉的配合下,调节脏腑平衡,代谢排出痰湿,清除脂肪。

神阙穴

〖标准定位〗神阙穴即肚脐(中央),又名:脐中,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它位于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中。

〖功用〗温阳救逆、利水固脱。

〖主治病症〗腹痛,泄泻,脱肛,水肿,虚脱。

①能使人体真气充盈、精神饱满、体力充沛、腰肌强壮、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轻身延年;并对腹痛肠鸣、水肿膨胀、泄痢脱肛、中风脱症等有独特的疗效。

②并对腹痛肠鸣、水肿膨胀、慢性肠炎、泄痢脱肛、中风脱症有很好的疗效。

关元穴

〖标准定位〗位于腹部,身体前正中线,脐中下3寸处,仰卧取穴。注意:从人体肚脐中间下三寸(四指并拢,从脐中起,以中指横纹为标准,横向的距离),腹部的正中线上。

〖取穴〗仰卧位,将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和肚脐连线5等分,由下向上2/5处,按压有酸胀感。

〖功用〗培补元气、导赤通淋。

〖主治病症〗

①有培肾固本、调节回阳的作用:能够治疗阳痿、早泄、月以不调、崩漏、带下、不孕、子宫脱垂、闭经、遗精、遗尿、小便频繁、小便不通、痛经、产后出血、小腹痛、腹泄、腹痛、痢疾等症状;②对尿路感染、肾炎、脱肛、中风、尿道炎、盆腔炎、肠炎、肠粘连、神经衰弱、小儿消化不良等疾患,都有很好的疗效,而且有调理、改善的功能。

〖任督二脉养生〗

配合穴位:

任脉:天突穴膻中穴中脘穴神阙穴气海穴关元穴

督脉:腰俞穴腰阳关穴命门穴至阳穴身柱穴大椎穴

★任脉在哪里★

天突穴: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

膻中穴: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中脘穴:上腹部,肚脐和胸骨下端连接线的中点。

神阙穴:在腹中部,脐中央。

气海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5厘米。

关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0厘米。

★配穴作用★

天突穴——宽胸理气,化痰利咽。

主治:①咳嗽,气喘,胸痛。②咽喉肿痛,暴喑,瘿气。③噎嗝,梅核气。

膻中穴——宽胸理气,宁心安神。

主治:①气喘,胸痛,胸闷。②心痛,心悸。③乳汁少,呃逆,噎嗝。④黄疸。⑤失眠。

神阙穴——培元固本,回阳救逆,补益脾胃,理气和肠。

主治:①中风脱证,四肢厥冷。②泄泻,偏身出汗。③水肿。

气海穴——益肾固精,升阳补气,调理冲任。

主治:①腹痛,泄泻,便秘。②遗溺。③氙气。④遗精,阳痿。⑤月经不调,经闭。⑥虚劳体弱,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

关元穴——温肾益精,回阳补气,调理冲任,理气除寒。

主治:①阳痿,遗精,遗溺,小便频数,小便不通。②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痛经,阴挺,阴痒,不孕,产后出血。③中风脱证,虚劳体弱,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④泄泻,脱肛,完谷不化。









































贵州白癜风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