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后小编感觉作者写出来膝盖这个问题方法,如果练习者能看懂基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不过,看懂不是脑子看懂,是你的身体懂了!小编认为这个方法是非常正确的,但没有体悟还是很难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很多时候好老师是给认真练习的好学生准备的。好方法也是,不然,解决方法就在这里,可你就是看不明白!!!!
膝盖对于人体的运动其实就是一个灵活调节作用,通俗的讲就是协调。她既不发力作功,亦无不能长期存力,充其量在一条腿的足跟和胯跟之间起一个上传下达的作用,纯粹是个中间商的作用。
但中间商在交易中往往极具表演之能事,甚至有人在打拳时为了动作的美观,或者不懂动作的过渡,滥用膝盖,把她当万向节旋扭剪切,把她当存重阀,随意开关。结果拳的劲力大打折扣,严重的膝盖损坏,赔了老本!
为了减少中间商的作用,降低交易成本,就要减少膝盖的不合理使用,进而不使用或无主动使用膝关节。
这里分二个层次向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提供二个层面的解决方案。
初练架或练大架的同志要掌握二个原则,实腿无论下蹬还是起立都必须保持小腿与地面垂直,靠胯后缩来调节膝关节往足跟后侧移动,两腿虚实转换时不能扭膝走截径过渡,要以开代转;另外膝关节能屈不能曲。曲下去完成下蹬动作膝关节是受力的,好比跪下力挂在膝盖上的,而屈就不同,力挂在胯根上,膝盖是不存在的,体悟上只感觉足跟至胯跟有一直棍撑牢这二点,跳开了膝这一关。
古人云膝不出足尖,其本质就是要到达二腿在行拳时犹如杂耍小丑踩高翘。之于膝尖要对那个脚趾纯粹是外行忽悠人的,把水捣混了。无膝瞄准谁呀?
大架子气养足了就要耍耍小架子。这个层面的腿也要在大架的基础上掌握二个原则。第一是直膝,但不能僵膝,要随屈就伸,所谓荷叶承露,荷杆的这种风致摇摆,阿娜纤骚是也。
直膝也是被动的,靠什么,靠足跟的窝心似吸盘,似轮船的锚扎住大地,另一头胯根极力内缩,形成反抽,越抽环跳这点越高,一头扎地,一头抽高,膝关节被拎空,整条腿就是荷杆,进而变绳子。又有一抽似起子,一旋入地的美妙。
南宗惠能有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来惹尘埃。我想太极拳中的膝盖问题都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自惹的。
附:
谈太极拳的膝盖问题
在杨式太架的练习过程中往往容易膝盖出现损伤,普遍认为是膝出足尖或扭膝造成的,然后要求学生放高架子减底扭膝强度,这样果然可以减少损伤,但还是损伤,只不过轻微得你感觉不到,日久照样出问题。
其实产生这种病因的真源在于落胯不够,讲毛糙点就是蹲得不够下,急着转了,造成膝盖受剪扭力冲击。
而落胯不够又是二边腰隙松不开,往下蹲时板牢了,不能象坐椅子一下腰隙放松柔软了坐下去。
所以拳论讲刻刻留意在腰间,命意源头在腰隙,做好了,胯自然落位,腹自然松以开代转,何来膝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