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天,是冬至之日太阳开始从南回归线北移,中医认为冬至是阴阳转化、阳气升发之时。“三九天”正是从冬至这一天算起,称为一九,往后每隔九天为一阶段,称二九、三九……。冬天是万物闭藏的季节,也是万物为来年春天的复苏、成长积累能量的时候.中医认为冬至三九前后养生至关重要,应加大调补力度,三九天的治疗可作为夏季“三伏穴位贴敷疗法”治疗与保健的延续和补充,所谓“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根据中医“天人合一”理论,三九天是防病治病的最佳时节之一。可根据个人体质选择或搭配穴位贴敷、穴位埋线、针灸、穴位注射、艾灸疗法、蜡疗、平衡罐等疗法以防病治病。可达到滋阴潜阳、益肾填精、健脾和胃、疏经通络的效果。
三九天治疗对肺系、肾系、脾系、心系、肝系常见的慢性疾病具有较好的调治作用。治疗原则上是一个疗程5次,为了加强和巩固疗效,可以三九天前后适当增加2~3次,连续坚持3~5年,疗效更佳。
1、消化系统疾病:功能性胃肠病(胃食管返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慢性胃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肝炎,慢性胆病,脂肪肝等。
2、呼吸系统疾病: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3、循环系统疾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
4、代谢疾病和营养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症。
5、五官科疾病: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
6、妇科疾病:月经失调,痛经,慢性盆腔炎,附件炎等。
7、儿科疾病:婴幼儿消化不良,小儿厌食症,小儿遗尿症等。
8、骨科疾病:颈椎病、腰椎病、膝关节病等。
9、亚健康及中医预防保健。
1、当药物贴敷到穴位后,粘贴时间为3个小时左右(小儿应该控制在1~2个小时)。但请注意,在1~2个小时内如果出现贴敷部位辣、热、痛、痒、麻等异常感觉,则不必贴满3个小时,可根据自身情况取下药贴。
2、若贴敷部位出现红、肿、辣、热、痛、痒、麻等感觉,不必惊慌,一般属药物正常反应,勿须做特殊处理。若局部皮肤反应强烈可第二天到我科处理。
3、穴位贴敷后,请注意保持治疗区域的干燥整洁,防止一切原因引起的皮肤破损。
4、贴敷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避风寒、冷水、忌食生冷腥辣等刺激性食物。
1、埋线后,6个小时方可洗澡。
2、局部埋线处会出现酸、胀、痛、麻、痒等感觉,为正常现象,一般3天左右会消失,个别穴位酸胀感可能持续超过3天。
3、埋线后,少数人会出现疲倦乏力、低烧、局部埋线处瘀青或肿块,一般2~5天左右会消失。
4、埋线后3天内避免进行剧烈运动,如长时间步行、跑步、爬山、跳操等,避免穴位酸胀感加重或出现局部肿痛。
5、埋线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避风寒、冷水、忌食生冷腥辣等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