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风画.8岁编.云少

春秋两个季节,是温差比较大的,往往是一夜间气温变化的就很明显,在春天,有时气温回升过快,有的人觉得已经可以减少衣物了,或者在运动后汗出,没有及时保暖,这就给了外邪可趁之机,往往最容易受侵的是我们的后颈部,于是就会出现后颈部乃至于肩部疼痛,《针灸问对》:“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气……寒者灸之使其气复温也……”今天,我们就给大家介绍艾灸治疗肩背痛的方法。

颈肩痛是经筋病的一种,又称伤筋病证,主要是在经筋分布之处的筋肉挛急、掣引、痹通、转筋、强直、弛缓、体节不用等症。中医对于本病的病因病机有许多阐释,《诸病源候论》云:“由体虚,腠理开,风邪在于筋故也。邪客机关,则使筋挛;邪客足太阳之络,令人肩背拘急也。”可见风邪、内虚为主要致病因素,同时邪气作用的部位在于经脉。《灵枢·本藏》云:“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也。”风寒邪气客于经脉,则致脉络血凝气滞无法濡养筋骨、舒利关节。

颈肩部所循行经脉有手太阳经、足太阳经及足少阳经,“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所以疏通这些经脉是治疗本病的关键。经络的不通,可以有虚实两个方面,气血不足可以导致经络不畅;气血瘀滞也可以导致经络不通。扶正祛邪、调和气血亦即通经之用也。灸法可借艾灸之火使气血运行通畅,正气得复,邪气得去。《神灸经论》曰:“灸者,温暖经络、宣通气血,使逆者得顺,滞者得行。”

我们可以艾灸以下穴位:

风池穴

在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风性轻扬,易袭阳位。在外感风寒时,选用风池可以温经散寒,祛风通络。

阳陵泉

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阳陵泉是筋伤疾病的常用穴,此外对胆囊疾病有较好的作用,有消炎利胆的作用。

阿是穴

是指在病痛局部或与病痛有关的压痛点(敏感点)作为腧穴。在颈肩部选取压痛最明显的地方作为阿是穴,取其“以痛为腧”之意。

*穴位图片来自紫图图书出品《图解黄帝内经》

操作方法:

取俯伏坐位,取风池穴和阿是穴。缓慢活动颈部以便精准揣寻颈项部阿是穴(就是痛点),点燃艾条,以温和灸法循经脉走形自下而上依次施术于各个阿是穴,以穴位感受到温热而不灼痛为度,每穴5分钟;取坐位或仰卧位。先在双侧阳陵泉附近揣测压痛点,继而艾灸痛点15分钟,艾灸同时缓慢活动颈部。每日1次。

视频操作演示

我们给大家录制了取穴、拔罐的具体操作方法,视频时长1分15秒,建议在wifi环境下播放

阳陵泉是八会穴之筋会,为治一身筋病之要穴,《针灸集成》云:“筋会阳陵泉筋病治此”,此穴的用法在《针灸甲乙经》有记载:“阳陵泉者……刺入六分,留十呼,灸三壮。”可见,不论针刺或是艾灸,皆可发挥此穴舒筋、壮筋的作用。风池和阿是穴乃是经络气血凝滞之所在,循经灸之,血行气顺,经脉自然通利顺畅。

此外,还可以用多种方法结合的方法共同治疗颈肩痛:

经验分享

取阿是穴(颈肩部压痛明显处)及双侧风池、肩井、肩中俞、天宗。患者坐位,穴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皮肤针快速叩刺穴位,然后拔罐5~10分钟。接着在上述穴位施以艾灸10分钟至局部皮肤发热,注意勿烫伤皮肤。继而再用拇、食、中指用力按揉、拿捏上述穴位,待各穴区出现酸胀得气感时,再向深部做环形按揉5~10分钟,并嘱患者活动颈部,若疼痛未缓解,再按、拿阿是穴、风池、肩井穴,手法由轻至稍重,使颈部气血通畅,肌肉放松,则症状可解除。每次按揉20~30分钟。上述综合措施,每日施行1次,5次为1个疗程。

利用皮肤针叩刺、拔罐是中医活血祛瘀方法的具体运用,属于泻法,可祛除病邪,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经脉之血重新畅通。笔者认为按揉捏手法、艾灸结合,可通过热感刺激,解除强痛,是治疗本病的关键。它具有温阳扶正的作用,临床多数患者经络传导敏感,施术后可起到舒解少阳经筋,疏通太阳经气,使经络之中运行不畅的气血得到温热刺激而畅通,从而使病变肌肤得以濡养,症状改善。

*选自《中国民间疗法》年2月,田明萍,田泳。

*《中国民间疗法》杂志创刊于年,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与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联合主办的国家级医学期刊,本刊特点是信息密度大,覆盖面广;取法于民间,突出简、便、廉、验,实用性强;在富含科学性的前提下,注重普及性;始终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的办刊方向,致力于推广适宜而实用的应用性技术。

相关文章链接:

《颈椎不适、转头困难,怎么办?》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白癜风专业医院
呼和浩特白癜风医院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