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工作中,经常被问到这样一句话:“针灸和手法哪个效果好?”
这句话就好比:关公和秦琼谁更厉害?张飞和李逵谁更猛?诸葛亮和刘伯温谁更神?
我们都是成年人了,成年人就应该有一丝成熟的模样,对吧!
脱离实际情况谈论好坏,没有实质性意义。对待表层肌肉、血管神经比较丰富的区域,手法痛苦小,安全系数更高,患者体验会更好一点,毕竟人类天然对针有一种恐惧感。你可曾见过一米八的汉子,扎针时瑟瑟发抖的模样?
更深层的肌肉,如臀小肌、臀中肌、腰方肌、髂腰肌等,表层有肥大的肌肉覆盖,手法的力很难完全渗透,使用针灸效果就更好。
操作者的手法、对细节的掌控能力也是决定疗效的根本。就如同开车这么简单一件事情,有人开车跌跌撞撞,有人就开的又快又稳,最顶尖的那一部分人还可以开F1。
只有在结构辨证的基础上,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有的放矢,才能取得良好效果。依旧是那句老话“只是让人求实,逻辑让人求是”。
也许你会觉得,人体动作那么多,肌肉、、关节、骨骼又那么多,想要完成准确辨证多难啊!
其实,肌肉、骨骼都是围绕关节存在,关节是围绕功能建立。关节的活动无非屈伸、旋转(旋内、旋外)、外展内收
三类活动。以次为基础,再做结构辨证是不是就相对简单了。再认真观察生活中的动作,分析、积累,就会越来越熟悉。
今天的这位患者就很有意思,来,一起开始揭秘之旅。
基本情况:某某,男,42岁,右膝关节疼痛上下楼梯困难一年余。
一年之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右膝关节疼痛,无法正常行走,无法正常上下楼梯,屈伸膝关节疼痛加重,自行贴敷膏药,效果均不明显。到医院检查过,认为没有大问题,口服消炎止痛药物。但疼痛无改善,每日拄拐行走,如此持续一年多。
望诊:拄拐行走,呈跛行状,右腿无法自然发力。
触诊:右膝关节屈伸活动时患者呈痛苦面貌,右膝关节皮肤温度以及感觉未见明显异常,未见异常色素沉着以及毛发生长。右膝关节周径较左膝关节细。肌肉略萎缩。右膝髌骨研磨试验弱阳性,半月板挤压试验弱阳性,抽屉试验阴性,内外侧应力试验阴性。髌骨周围按压痛弱阳性。右下肢血液循环以及皮肤感觉未见异常。
核磁共振检查(医院-03-30):右侧半月板后角撕裂,髌上囊及关节腔少量积液。
治疗:常规进行股四头肌放松,髌股关节松解,右膝关节反复屈伸旋转。即刻下地去掉拐杖行走。
将信将疑下,去掉拐杖,走路顺利多了,可以上下楼梯,但是动作非常别扭。
我从后侧观察到非常有趣的一个现象,他右腿迈步的时候总是习惯性有一个向外摆的动作,再进行迈步。
再让他躺下来,采取侧卧位,手法治疗腹斜肌、阔筋膜张肌,松解骶髂关节。
再下地行走,这次摆腿的动作几乎消失,上下楼梯也几顺利多了。
再让他躺到治疗床上,对骶髂关节再进行手法松动,反复拉伸前侧筋膜。
再下地行走,一切看起来就非常自然,拐杖自然可以扔掉了。
分析:膝关节疼痛非常常见,而且以40岁左右人群居多。特点是无手术指证,口服药物几乎无效,休息无好转。很容易听信周围人的宣传:千万不敢运动啊,越运动膝盖损伤越严重!从此疼痛始终伴随左右,肌肉开始萎缩,失去对关节的保护作用,疼痛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生活。
这里有一个误区:膝关节疼痛到底要不要运动?
答案是要!一定要运动!一定要合理运动!一定要消除损伤因子后运动!
不是运动导致损伤,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不运动导致肌肉萎缩,失去对关节保护作用,轻微的外力即可导致严重损伤。对于喜欢运动的人来说,运动过度导致肌纤维以及筋膜处于持续损伤状态,组织来不及修复,造成另一种损伤。
这位患者初始疼痛与股四头肌相关,“上台阶或楼梯膝痛”主要和股直肌、股外侧肌劳损有关。
股直肌股外侧肌“下台阶或楼梯、屈膝下蹲膝痛膝软或跨栏运动员过栏后落地支撑时膝痛膝软”和股内侧肌劳损有关。
手法对这些肌肉进行治疗后,患者疼痛很快缓解,上下楼梯变得顺利。
迈步时腿“外摆”的动作我是这样想的。能够不自主的外摆,肯定和外侧筋膜相关,也就是体侧线。
相关联的两块肌肉为阔筋膜张肌和腹斜肌。以指代针,反复弹拨阔筋膜张肌。患者采取侧卧,采取我最常用的姿势摆位。
对腹斜肌进行弹拨、牵拉、抚平,很快这两块肌肉都变得柔软富有弹性。再次让患者下地走,宛如常人矣!
我是良哥,是一名非常理性的中医骨伤科医生,擅长手法、中药口服外敷治疗各类颈肩腰痛疼痛,科学分析,科学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