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由股骨下端的内、外侧髁和胫骨上端的内、外侧髁以及髌骨构成,是人体中,体积最大、结构最为复杂的关节。构成关节各骨的关节面由关节软骨覆盖。

股骨下端膨大,向后及两侧突出形成内、外侧髁,二者之间后面的凹陷,称为髁间窝。内、外侧髁的前、下、后为关节面,两髁前面的关节面连通为膑面(图1)。

胫骨上端膨大,向两侧形成与股骨相对应的内侧髁和外侧髁,髁的上面为关节面,两者之间向上的隆起,称为髁间隆起(图1)。髌骨是股四头肌肌腱的一部分,经骨化而成,略呈三角形,底在上,尖朝下。髌骨后面的关节面,与股骨的膑面相关节,有限制膝关节过伸后翻的作用(图2)。股骨的内、外侧髁与胫骨的内、外侧髁相关节,由于两者的关节面不是很适合,其间有关节盘,即内、外侧半月板垫入。半月板呈弯月形,周缘厚,向中央逐渐变薄,以致缺如。半月板的上面凹陷成窝,乘接股骨内、外侧髁的突起;下面平坦,与胫骨内、外侧髁的关节面相应(图3)。半月板除了有加深关节窝的作用外,还有吸收震荡、缓冲压力的作用。膝关节伸位时,股骨内、外侧髁椭圆形的关节头与衬垫在胫骨内、外侧髁上的半月板形成的椭圆形关节窝形成稳固的“锁定”状态,以维持人体的直立姿态。膝关节半屈位时,即大、小腿呈90度时,股骨内、外侧髁后面的关节面进入关节窝。由于两髁后面的关节面呈球形,此时的关节是不稳定的,小腿可以进行旋内、旋外的运动。半月板要衬垫在两骨之间(图4),其位置必须伴随膝关节的运动而有所改变,屈膝时滑向后方,伸膝时滑向前方。半屈位旋转时,一个滑向前,一个滑向后。因此,当运动剧烈时,特别是快速伸小腿,同时伴有旋转运动(如轮滑、溜冰和踢足球)时,半月板来不及前后滑动,而易被两骨挤压撕裂。由于内侧半月板与关节囊和胫侧副韧带连接紧密,滑动受限,因而内侧半月板被挤压的机会较多。膝关节是主要的承重关节,又有较大的活动度。膝关节的屈伸,是股骨的内、外侧髁连同下方的半月板,在胫骨内、外侧髁的上面的前后滑动。为了适应屈伸时的前后滑动,膝关节的关节囊薄而松弛,关节囊的滑膜层形成皱襞——翼状襞(内包脂肪)充填关节腔前部的空隙。关节囊的滑膜层还凸入髌骨上方形成髌上囊,垫于股四头肌肌腱与股骨下端的骨面之间,以避免肌腱与骨面的摩擦。在髌骨下方还有髌下深囊,衬在髌韧带与胫骨上端的骨面之间。正常情况下,滑膜分泌少量滑液对关节起润滑作用,并对关节软骨和半月板有营养代谢作用。滑膜炎时,滑液分泌增多,则引起关节腔积液。一般而言,当关节以承重为主时,关节头较小,关节窝将关节头包裹,且有紧张坚韧的关节囊。而膝关节并非如此,构成关节的两骨面,近乎为平面,关节囊薄而松,关节的稳定性不得不依靠韧带予以加强。膝关节的前、后、内侧、外侧都有韧带加强。前方有髌韧带,连于髌骨下缘与胫骨粗隆,是股四头肌肌腱的一部分。后方有腘斜韧带,有防止膝关节过伸的作用。内侧有胫侧副韧带,外侧有腓侧副韧带,有防止膝关节向内、外移位的作用(图4)。除上述韧带外,膝关节内还有前、后交叉韧带。前、后交叉韧带,上连股骨髁间窝,下接胫骨髁间隆起的前、后。前交叉韧带伸膝时最紧张,有防止胫骨向前脱位的作用。后交叉韧带半屈膝时最紧张,有防止胫骨向后脱位的作用(图4)。由于结构上的特点,膝关节的韧带较易受伤,特别是胫侧副韧带和交叉韧带。运动膝关节的肌有5块,伸膝关节的是股四头肌,其余4块是屈膝关节的,分别是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和小腿三头肌。股四头肌位于大腿前面,是强大的伸膝关节的肌,起始为4块肌,股直肌、股中间肌、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4肌向下汇合成一条强大的股四头肌肌腱,从膝关节的前方包裹着髌骨向下止于胫骨粗隆(图5)。其中的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分别跨过膝关节的内侧上方和外侧上方,向下参与肌腱的组成。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在半屈膝时,有稳定膝关节、防止向两侧移位的作用。半腱肌和半膜肌位于大腿后面的内侧,股二头肌(图5)位于大腿后面的外侧,三者都是屈膝关节的。当膝关节半屈位时,前二者有使小腿旋内的作用,后者有使小腿旋外的作用。小腿三头肌位于小腿的后面,由腓肠肌和比目鱼肌汇合而成(图5)。腓肠肌以两个头分别起于股骨内、外侧髁的后面,从膝关节后面下行于小腿后面,与起于胫骨后面的比目鱼肌汇合形成强大的跟腱,止于跟骨。小腿三头肌的作用主要是,在人体直立时,维持踝关节于中立位。同时有屈踝屈膝的作用。运动膝关节的肌,其强大程度,对于膝关节的稳定、及运动时能否免受伤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膝关节的损伤多由运动不当和意外伤害引起。半月板的损伤:常见于运动员,凡是在膝关节弯曲,突然剧烈的伸膝,并伴有旋内或旋外的动作时,都有可能撕裂半月板。除了上面提到的轮滑、溜冰、足球等运动外,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活动也有可能引起半月板损伤(图6),如搬运重物上下楼、下蹲搬重物突然站起等。还有广场舞、街舞时,膝关节运用不恰当,也会引起半月板撕裂。半月板损伤时,会有关节疼痛及撕裂感,关节肿胀活动受限,关节活动时有弹响,走路跛行。韧带损伤:运动中,膝关节半屈时,此时关节不稳定,如果受到侧向的外力打击,引起关节急剧的内翻或外翻,易拉伤胫侧副韧带或腓侧副韧带,以胫侧副韧带多见;如果受到前后方向的撞击,则易导致交叉韧带的断裂(图6)。创伤性滑膜炎:因外伤或过度劳损引起,滑膜受炎性刺激,会产生大量的积液,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压痛,推按髌骨有浮动感,运动时有摩擦发涩的响声。积液少,会自行吸收;如果量大,不及时治疗,吸收不彻底,积液会机化而引起关节粘连。骨关节炎:是老年慢性退行性病变,以关节软骨的磨损为特征,常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居多。长年的超负荷、不良的走路姿势等,都是引起膝关节骨关节炎的重要原因。症状表现为休息时痛,稍事活动可缓解,活动过多后疼痛又加剧。早上起床或长时间保持某一位置时,出现关节僵硬。活动时有时出现摩擦感或“咔嗒”声。影像学检查显示,关节内即有骨质疏松,也有反应性骨质增生。膝关节的损伤,预防重于治疗。膝关节的滑膜炎和骨关节炎,其发病机制均与长期的慢性劳损有关。长期的超重或负重、追求日行万步、登山、上下楼梯等,都会增加膝关节的劳损。不正确的走路姿势和跑步姿势,也对膝关节有伤害。肥胖和超重者应该减肥降重,体力劳动者注意劳动保护。日行万步者要量力而行,不要追求步数,特别是老年人。日行步数过多,容易疲劳,肌力下降,膝关节所受压力会增大,增加关节软骨间的摩擦。登山或上下楼梯时,膝关节所受压力成倍增加。膝关节承受的压力,上楼时是平地行走的3倍左右,下楼时是平地行走的6倍左右。因为下楼时,膝关节还要承受身体的冲击力。有些人走路时,以脚后跟着地,而且落地很重,对膝关节造成冲击。还有人,走路时双脚分得很开,行走时身体摆动很大,同样对膝关节造成冲击。跑步时,如果脚跟落地,且带有跳跃,则对膝关节造成的冲击更大。进行步行锻炼和跑步锻炼时,首先,选择一双合适的鞋,鞋底软硬适度、鞋帮护住脚踝;其次,行走和跑步时,双脚尽量平稳过度,避免跳跃。平常走路,也要平稳走行。远足时,避免穿高跟鞋。登山时,使用登山杖。老年朋友,尤其是已有腰腿不适的老年朋友,上下楼梯时,可借楼道的扶手助力。不要试图以上下楼梯来减肥,如此这般,既达不到减肥的目的,又增添了膝关节的损伤。以上下楼梯来锻炼身体,青壮年可以为之,中老年切不可为。运动中、活动时,膝关节的许多损伤,都是在力不从心的情况下产生的。加强肌肉的力量训练是保护膝关节的最佳举措。在运动膝关节的5块肌中,股四头肌是最关键的肌。只要股四头肌在,哪怕其余的4块肌全都瘫痪,仍能行走。股四头肌由股神经支配,其余4肌由坐骨神经及其分支支配。临床上有这样的案例,一侧坐骨神经的主干损伤,同侧的这4块肌、包括小腿的其他肌群也已瘫痪,而病人仍可走动。如果一侧股神经损伤,股四头肌瘫痪,病人则行走困难。因此,加强肌力锻炼,首先要加强股四头肌的力量练习,同时加强其他肌的锻炼。靠墙静蹲是一项很好的锻炼方法。两脚分开与肩宽,脚尖向前,头部、背部和臀部紧靠墙壁,屈髋屈膝下蹲,小腿与地面垂直,膝盖不超过脚尖。下蹲最深时,大、小腿之间的夹角约为90度(图7),不要再向下。90度时,坚持一会,可以是数秒、十数秒、数十秒,或者是几分钟,因人而异,每天做3~5次,每次间隔1~2分钟。如果刚开始不能达到90度,可以在度~90度之间,选择任一角度坚持一会。当你坚持时,你会感到股四头肌紧张,尤其是其中的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一般训练股四头肌的方法,针对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锻炼的很少。此法有此优势。除了股四头肌紧张外,你还会感到大腿后面的半腱肌、半膜肌和股二头肌以及小腿三头肌都很紧张。一个动作,让运动膝关节的5块肌都得到了锻炼。据说,该动作还有缓解疼痛,益于膝关节修复的作用。也可以进行仰卧高抬腿运动,锻炼股四头肌的力量。太极拳也是一项很好的运动。打太极拳时,双膝弯曲,移动缓慢,对运动膝关节各肌的肌力增强,大有益处。当然膝关节的健康与全身的状况有关,只有全身健康,膝关节才能真正的健康。可参阅我以前写的,有关骨、关节和肌的文章。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