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为中国医医院儿科孙之星、邱正庆,本文已经发表在《儿科学大查房》年第六期。
摘要
肝豆状核变性又名Wilson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障碍疾病。根据铜在各器官的沉积程度,该病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或精神症状以及肝病。以关节痛为首发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较为少见,据有关文献报道,约20%的患儿有关节痛症状,四肢关节均可发生病变,尤以膝关节多见。在临床上,对于关节痛症状时轻时重,经治疗迁延不愈或者伴有肝大、肝功能异常的患儿,应及早检测血清铜蓝蛋白、24h尿铜,并检查是否有角膜色素环(K-F环),以明确诊断。肝豆状核变性的治疗包括摄入低铜饮食和应用驱铜药物。对肝豆状核变性患儿进行早诊断、早治疗及终身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否则常导致残疾或死亡。
1.病例介绍
患儿女,10岁,因“双下肢水肿伴膝关节痛5个月”就诊于我院儿科。
患儿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水肿,为双小腿对称、凹陷性水肿,晨起较轻,睡前加重。患儿诉轻度乏力、怕冷、食欲增加。颜面部、眼睑等处无水肿。无尿中泡沫增多、心慌气短,无易怒、淡漠等性格改变。右侧膝盖曾碰伤一次,导致皮下血肿,X线摄影检查无异常发现,外院诊断为“韧带拉伤”,之后病情逐渐加重,并且出现膝关节间歇性疼痛伴跛行。4个月前外用中药后,双小腿出现散在针尖样出血点,无疼痛、瘙痒,无腹痛、鼻出血、牙龈出血等不适,外院未予特殊治疗。约1个月后皮疹自行消退,双下肢水肿程度大致同前。
1个月前曾因双下肢医院。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WBC)6.64×/L,血红蛋白(Hb)g/L,血小板(PLT)84×/L;尿常规检查正常,未进一步诊治。1周前患儿在睡眠中间断出现脚部痉挛、疼痛,按摩后可缓解。就诊于我院,门诊血常规检查示:WBC9.57×/L,Hbg/L,PLT×/L;尿常规检查示:红细胞微量。肝肾功能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65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U/L,碱性磷酸酶(ALP)U/L,白蛋白(ALB)22g/L,总胆红素(TBIL)35.7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20.5μmol/L,总胆汁酸(TBA)44.7μmol/L,钙(Ca)1.99mmol/L,磷(P)1.20mmol/L,其余结果大致正常。红细胞沉降率16mm/h。抗核抗体谱3项与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检测结果均呈阴性。甲状腺功能检查示: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3.04pg/mL,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1.ng/dL,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0.ng/mL,甲状腺素(T4)5.61μg/dL,促甲状腺激素(TSH)4.μIU/mL,均在正常范围内。以“双下肢水肿原因待查”收入病房。
入院前体格检查:
身高cm(50%~75%),体重34kg(75%~90%),全身皮肤颜色偏暗,双下肢皮肤发黑、变硬,双膝以下可见水肿,压之可凹陷。心、肺体格检查正常。腹部膨隆,全腹散在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叩痛(+),脾区叩痛(+),移动性浊音(-)。双膝关节无红肿,活动范围正常,无压痛。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正常。
患儿既往体健,生长发育正常,入幼儿园前体检时曾有“转氨酶升高”,后复查正常。无传染病史,按计划预防接种。父母非近亲,体健,家族成员无慢性肝病或神经系统疾病史。
请将您在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难题,通过《儿科学大查房》的在北京治疗白癜风那家医院比较好最出名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