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有很多声讨太极拳竞赛或简化套路的,说练竞技或简化套路毁身体,伤膝关节。我觉得这种说法不客观!
先抛开功夫不谈,因为功夫不是出在套路上,不管是简化还是传统。而且,有功夫的人打简化套路和传统套路都一样,就如一个有修养,有内涵,有文化的人,即便穿的破旧衣服,也不失气质。
其实,很多年前就有一些医生反对练习太极拳,因为他们见过很多常年练习太极拳的人膝关节出问题。于是一杆子把太极拳都打死了!现在好了,有人站出来了,说“不对,不是太极拳的错,是竞赛套路惹得祸!”
真的如此吗?我认为,说这样话的人,本身就没有看懂太极。何谓太极,就是客观的,理性的看待万事万物嘛!起码,我见过很多练习传统太极拳的朋友膝关节练伤的,名家当中也不少,甚至练成精神病的也有。话又说回来,我也见过不少练简化套路的人,把身体练的很好,甚至有些还治好了常年缠身的慢性病。这又怎么说呢?
归根到底,还是本门杨汝霖宗师那句话:“神乎其神,在乎其人”。说白了,就是人的问题,跟拳没有关系!
再深入的说,之所以膝关节练伤,不是传统套路还是竞技套路的问题,是练习者老师引导的好不好,练习者的方法对不对,懂不懂的保养,练得强度是不是太大等等。
所以,从养生上讲,练比不练好。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其实,这一点我的正骨老师王树权教授起初是反对的,我告诉他,现代人和以前人不一样,现代很多人不劳动,不下田,喝冷饮,吹空调,一天到晚都坐着,作息又不规律。所以还是要出去运动。所谓“流水不腐”是也!老师哈哈一笑,说我说的很对。
当然,任何东西,再好都要有个量,练拳也一样,如果说每天只练四五十分钟,也不想向上追求,那好,找个一般的老师,不管是什么门派,高架站站桩,高架练练套路即可,练拳前充分活动开,练后多散散步,多看看养生,保健,中医的书,就非常好,起码我觉得比打球,跑步好的多。
不过,如果想练出点成就,而且时间超过一个半小时,那就要看保养和练功的方法了!方法不对,练的越多伤的越很。我觉得这就要认真考虑了,因为传统太极拳历来都只在少数人手里流传,好的老师很难找。想找到好老师,只有靠自己的智慧和缘分了。我就不多说了!
在这儿,就我这些年对太极拳和骨伤的学习,对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提几个建议,希望能帮到大家:
1,学任何文化艺术都要把心放平,不要贪多嫌少。练太极拳更是如此,要徐徐善进。初学者最好从站桩入手,先增强体质再说。同时,练功量也不要太大,要在自己的身体承受范围内练习。随着功夫的增加,练功时间也会增加,这是要注意时间的调整。
2,练前必须充分预热,练后散步。
3,练拳时不要对着空调,风扇吹。
4,冷饮戒掉。
5,肝主筋,肾主骨,平时要注意保养肝肾。这里我们强调一下性生活的问题。练太极拳方法对路,生理功能会成倍增加,所以很多人就不节制。殊不知“色力并进赛毒药”,所以,当天如果练功量比较大,就要避免夫妻接触。而平时也要注意夫妻生活的次数。
6,没事吊吊单杠,不要拉,放松的吊吊即可。
7,膝关节的很多病都是腰引起的,要注意保护腰,推手,散打时可以扎上腰带。
8,多练基本功,基本功不牢,急于练习套路,只能自找苦吃。
9,以养生为主的朋友,不要总是到处参加比赛,在中国金牌不值钱。
10,不要盲目求低架,低是功夫,基本功不到,盲目求低,就是自找麻烦。
11,一定要守住身形,很多练伤的人多数身形不正。
12,要守老谱练功。老谱如《太极拳经》,《太极拳论》以及杨家太极拳老谱,武式太极拳老谱,这都是前人宝贵的经验。现代很多人好哗众取宠,盲目否定老谱,最终害人害己。
13,明师和名师不同,有名的不见得明,明者多数无名。
14,初学者如果练拳后膝关节痛,要观察一下,第二天休息后减轻一半以上的,估计是正常痛,可采取热敷。如果减轻不多,就要找原因了。
15,自古武医不分家,要抽空研究研究中医,尤其是骨伤科。
16,大量出汗,微量元素流逝比较多,练前和牛奶或大骨汤,练后和淡盐水。
17,作息要有规律。
下面咱们再深入一些,讲几点功夫范畴的问题!
18,跪膝是伤膝关节的元凶之一,何谓跪膝,即把力压在膝盖头了。表现出来就是弓步时,前腿的小腿走过了,膝盖超过了脚尖。注意,这里指的是弓步的前腿,不是后腿。有很多人,不明拳理,认为虚步,弓步,三七的后腿膝关节也不可超过脚尖,最后形成弓马不分,贻笑大方。
19,膝关节,胯关节,脚腕的关节一定要通过基本功练开。传统太极拳的基本功活桩,就是主要解决这个问题的。
20,站桩,走架时,两膝关节不可故意外撑,当然也不可夹裆。这也是很多练太极拳膝关节练伤的一大原因。尤其是外撑。很多人误认为两腿外撑就是圆裆,那是不懂中国文化,圆者,虚实变化的快也,非外形。所以,还要守住裹裆,自然而然。
21,每一提腿,不要先把力压在前腿之后再提,那不是内家拳的功夫。歌诀有“腿未动兮腰先提”,就是说,每一提腿动步,要用腰的劲来完成。即丹田带动四肢。这是功夫,也是要领。
22,太极拳是内家拳,要求整体运动,陈式太极叫缠丝,杨式太极拳,武式太极和形意拳,八卦掌叫拧裹劲。要注意,劲是从脚到腿,到腰,到脊柱的整体拧裹。很多人,腰转腿不拧裹,膝拧裹腰胯不动,更有不知腰腿的拧裹缠丝,只动两手,焉有不伤之理。
23,太极拳是慢发力,他有专一练习发力的快速功法,即跟步和单操,所以,不要动不动什么动作都乱来。要去体会,不是粗枝大叶的胡来。
24,太极拳是练养结合,所以,要多从慢和静入手,还要多定,定是太极拳一大法宝。
25,太极拳讲究“用意不用力”,即练拳时不要刻意的追求力。很多人为了求松,求沉,求发力,于是就死练,硬练,刻意的把劲往下压。练拳要自然而然,先求姿态正确,走劲正确,功到自然成。
26,内家拳要求虚领顶劲,上下之劲形成对拉,这样就能体会“上下一线穿”,得法后久练则自然“一纛摇又转”。这是功夫。不过,初学者虚领顶劲,容易纠正身形,也不会造成探头,以致导致颈椎病。
27,上面讲到身形,再啰嗦一下,练拳很多人腰容易练伤,主要就是腰部不正,即没有做到塌腰敛臀。这样一旦习惯,往后推手,散手时,上下的中轴既不正,一旦受力都压在第三,四腰椎,很容易受伤。
作者简介:
郭石磊,清宫上驷院“绰班处”正骨术传人,国家高级推拿师;东莞内家拳武馆馆长,崇英武学研究会副会长;传统杨氏太极拳,马派、程派八卦掌第七代传人。
?
---------------------------
关于我们
---------------------------
武缘人生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它面对的是所有的拳种流派;它搭建的是一个在客观、开放、平等的氛围中,所有拳种流派观点都可以上来展示的平台。
我们的愿景是:武林各门派互相尊敬,神州大地人人闻鸡起舞!
投/荐稿请加(注明武术)
wushu白癜风医院长沙哪家好白癜风医院福州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