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的海外逆袭

【文化聚焦·现象级】

作者:王婧

日前,举世瞩目的第69届阿维尼翁戏剧节在法国南部小城阿维尼翁举行。对国人而言,这场西方戏剧艺术的盛宴最引人注视的地方是参展的中国作品,这是中国戏剧代表团首次将中国当代戏剧带到阿维尼翁。中国当代戏剧以这次展演为契机,正以一种越发自信的姿态走进西方观众的视野,并出现出更丰富多元的“中国元素”。

中国戏剧的欧洲身影

20世纪以来,中西方戏剧一直在对话碰撞中彼此影响。比如,作为舶来品,话剧传入中国后,迅速生根、发芽,并逐步吸收中国传统戏剧元素自成一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专业派,构成了鲜明的写实主义特点,在中国戏剧舞台上,与中国传统戏曲平分秋色。与此同时,万里以外的西方,西方现代戏剧大师梅耶荷德、布莱希特、阿尔托、格洛托夫斯基、布鲁克等人也纷纭汲取包括中国戏曲在内的东方戏剧的美学灵感,在欧洲展开了震天动地的戏剧变革。

阿维尼翁戏剧节期间的街头表演

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的推动,中国戏剧开始空前频繁地走出国门,登上西方社会的舞台,在展现中国戏剧文化的同时,也在与其他国家的戏剧对话中实现着“自我”与“他我”的互动与融会。

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是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戏剧节之一。早在2011年,北京青年戏剧节就与阿维尼翁戏剧节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战略合作。当大多数欧洲观众对中国戏剧的印象还停留在京剧、杂技的时候,参加阿维尼翁戏剧节的中国戏剧作品,完全颠覆了他们对中国戏剧的印象。昆曲、话剧、肢体剧、舞蹈、多媒体戏剧、音乐剧、诗剧……多样的戏剧情势,为欧洲观众打开了1扇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

比如,2011年黄盈改编唐传奇《黄粱一梦》,以千年米香彰显中国哲思;2012年赵淼取材《聊斋志异》作《水生》,以刚柔并济的肢体语言将法国观众带入了一个神秘的中式梦境;2014年孟京辉那火花四溅的《恋爱的犀牛》,吹着爱与先锋的号角,令无数法国观众泪洒现场。虽然仅仅只有四五年时间,但中国戏剧通过频繁现身法国剧院,已让法国观众乃至欧洲观众对中国戏剧从保持距离到积极关注与认同。

除阿维尼翁戏剧节,近年来中国戏剧的身影还频现锡比乌国际戏剧节、契诃夫国际戏剧节、罗马尼亚国际戏剧节、黑海国际戏剧节等各种国际戏剧舞台,中国戏剧开始从世界戏剧舞台的边沿角落走向舞台中央。

[:李国强]治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123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