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大,黎元为先”。一座幸福和谐之城,须有鲜明的民生底色。

年,毕节市深入推进教育事业发展,不断推进就业制度改革,全力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深化农村产业革命,创新体制机制制度……“教育”“医疗”“产业革命”每个词背后所对应的数据,浓缩成沉甸甸的“民生”二字。

01

打通“大动脉”加入“高铁圈”

如果说,民生是一幅悠长的画卷,那什么才是最美的幸福底色?

看看年12月16日,无数的毕节人载歌载舞,迎接高铁时代的到来。

在毕节站、大方站、黔西站,老人、小孩,甚至全家人都涌向高铁站,坐着高铁去邻近的城市,体验高铁带来的便利。

看到每个人脸上洋溢的笑容,这就是幸福。

成贵高铁开通前,作为“立体交通”三要素之一的铁路是毕节发展的掣肘。年之前,毕节全市只有威宁自治县有一条铁路经过。

要想富,先修路。因为毕节地处乌蒙山深处,山高坡陡,河谷深切的缘故,导致毕节市交通发展缓慢,而毕节也成为贵州乃至全国贫穷落后的代表。

毕节交通的巨大变化,发生在“十二五”期间:毕节飞雄机场通航;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公路”目标;黄桶至织金、林歹至织金、织金至纳雍、六枝至沾益复线等铁路通车;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目标,立体交通网络雏形初现。

高铁时代到来,是毕节缩短与全国距离的硬件基础,毕节向外界展示自己的有效窗口,更是毕节经济实现腾飞的有力支撑。这个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的互联互通,标志着毕节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大幕已然拉开。

02

东西部协作打造

“永远不走的援黔医疗队”

“小病靠抗,大病看天”是很多贫困地区的写照。

在80多万人口的毕节市赫章县,过去因为缺一个皮肤科医生,许多带状疱疹病人只靠偏方治疗,忍受着长期慢性疼痛的后遗症;地处山区骨关节病多发,却因为没有高明的骨外科医生,很多人拖着拖着,就拖到关节严重畸形,无法行走。

一批广州医生的到来,让山里的病人看到了希望。年12月12日,医院骨科病房,66岁的李木庆在做完双侧膝关节置换手术的第二天,就拄着拐杖笑吟吟地来回在病房走廊里迈开步子,逢人就夸,“瘸腿走了十多年,多亏谭医生,我以后能正常走路,真是太高兴了!”

帮扶专家谭本前与助手陈雄密切配合手术中

他口中的谭医生,就医院援黔专家谭本前。到赫章前,他没想到这里关节病例的严重程度,会超过他在广州行医20多年的经验。“连医院同事的亲戚,都因为关节病卧床20多年。”

“广州帮扶以来,医院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医院院长王桂芬说起变化如数家珍,“腹腔镜手术从无到有,皮肤科从无到有,骨科有了一支能独立完成手术的团队……年10月份手术量就是年全年手术量!年张床位才五六十位病患住院,现在张床还不够用,走道也加床加满,还有病患打电话找我要床位……这都是广州帮扶的显著成效!”

年至今,23名来自广州市番禺区的援黔医生先后到该县定期帮扶,番禺的白衣天使交棒接力、目标明确——扎根赫章,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援黔医疗队”。

03

让学校成为最安全的家园

让孩子安心读书,让家长放心工作。多年来,毕节市教育局坚持以深化学校安全工作为抓手,做到校园周边治安秩序整治常态化、法制安全宣传教育制度化、安全保卫工作措施多元化,全力保障学校安全,学校教育教学秩序良好。始终做到把学生放在心上,把安全抓在手上。

“每天送孩子上学都能看见学校周边警车在巡逻,附近的路口安装了很多摄像头,这些措施让家长感觉很放心……”年12月12日早上,送女儿上学的马女士说。

赫章县松林坡中心小学二年级的小朋友正在享用营养午餐

教育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硬件是基础。教育系统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消防安全标准化建设等为载体,积极推进平安建设的基础工作。

“年发生校方责任及无过失责任学生伤害事故比年下降了28.65%,还实现了学生溺水死亡‘零发生’。”毕节市教育局负责人介绍。

平安建设工作千头万绪,任务艰巨,必须抓住关键点、硬骨头。毕节市教育局从全国教育系统以往发生的事故统计分析,学校安全首先是要防止群死群伤事故发生,而事故易发多发主要集中在溺水、校园火灾、校车安全、食品卫生等领域。

为加大力度提升技防能力,全市学校警务室均配有安保“九小件”,重点部位“三铁”要求得到有效落实。学校重点部位基本实现了视频监控全覆盖,部分有条件的地方实现了与公安部门“天网工程”联网和安装“一键式”报警装置,新增监控探头个。部分学校率先建立健全了以青年教师和学生骨干为主体的应急处置队伍,定期开展训练演练,风险防控能力显著提升。校方责任险暨附加无过失责任险覆盖率达%。

在学校食品安全方面,目前,毕节市校园食堂明厨亮灶覆盖率达86.93%。各学校正配合电信部门将视频信息接入平台,已有所学校实现“明厨亮灶+互联网”管理。

家家有学生,学生安全牵动千万家。毕节市将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村)、公安、司法、媒体等各方面沟通协作机制,真正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工作合力。

04

“产业革命”助力决胜脱贫攻坚

“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是贵州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重大举措,也是毕节市破解贫困难题的有效途径。

“棕树村自年初开始种植刺梨.2亩,年是第三年,初见成效了,已采摘到亩(刺梨),我们测算了一下,共采摘6、7万斤刺梨,大概可以卖到7、8万块钱。”大方乡党委书记陈鹏介绍说。

年以来,大方星宿乡大力整合退耕还林项目,坚持宜林则林、宜果则果的产业发展原则,全乡实现刺梨种植.2亩,农村产业革命深入推进,并取得实际成效。

同时,在全乡打造“一村一特”“一村多品”的产业格局。目前,全乡蔬菜、茶叶、天麻、冬荪、木耳、香菇等产业呈现向好发展、稳步发展态势,实现了全乡户户有产业覆盖,人人有增收门路。

纳雍县董地乡青山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名姑娘正在社区苗绣车间工作

发展产业、解决就业更要因地制宜。纳雍县董地乡青山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把当地群众世代在深山里代代传承的苗绣传统工艺等一同“搬”到安置点。

清晨的薄雾还未褪去,绣花缝纫机就开始转个不停,机头线轴上的丝线如流水般泻入麻织粗布上,待苗绣图案呈现完整,苗族妇女们再将其取下,加工成坐垫、背袋、钱包等产品。

“这是民革宁波市委会年开始针对安置点的‘苗绣’扶持项目。他们根据董地苗族妇女的特长,捐献了10台专业绣花机设备,并负责对接市场,目前已下了上百万元的苗绣产品订单。”董地乡副乡长王江梅介绍说,40多名妇女在此务工,她们干着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手艺活儿,每月至少能拿到2元保底工资。

年9月,董地乡青山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户居民召开了群众大会,正式将居住地更名为“永乐村”。

“永乐,寓意永远平安快乐。”王江梅说。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我们欣喜地看到,毕节市正积极抢抓东西部协作、打响决胜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机遇,以高质量发展积蓄磅礴伟力,不断为新一轮更高质量的民生事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我们有理由相信,融入“高铁圈”后,毕节市全体干部群众上下一心,必定能在决胜脱贫攻坚战中让民生底色将更加绚烂。毕节,一座人民有更多幸福感、获得感的现代化城市正在崛起。

阅读推荐

来源:众望新闻客户端

作者:毕节两会报道组

原标题:《市外媒体看毕节丨幸福,毕节人最美的民生底色——写在毕节市两会开幕之际》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