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已经被充分证实为治疗股骨颈骨折或股骨头坏死等髋关节疾患的有效方法。随着医学科技的成熟发展,越来越多高龄化的患者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然而由于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常伴随各种并发症。为了获得最佳手术效果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
一、防止感染
切口周围皮肤要保持清洁,敷料要定时更换,确保敷料干燥清洁,引流管要保持通畅。如果术后24~48小时引流液量少于50mL,应及时拔除引流管;同时,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机体抵抗力。保持口腔和全身皮肤清洁,有效咳嗽并排痰。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生素。
二、深静脉血栓
在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肢体肿胀、疼痛和循环情况。为了防止血栓形成,应将下肢垫抬高15°~30°,并使膝关节屈曲10°~15°。尽量避免下肢反复静脉穿刺,同时注意保暖,防止下肢受凉。建议患者尽早进行功能锻炼,以保持患髋肢体外展中立位(15°~30°)。物理预防措施包括足底静脉泵、空气波压力治疗仪(IPC)、下肢功能锻炼器(CPM)和梯度等级弹力袜。
三、髋关节脱位
住院期间注意事项
在搬运患者时,需要两名护理人员协同托住患者头部、腰背部和髋部,同时另外两名护士分别托住患者大腿和小腿,保持患者身体水平,始终保持外展中立位,将患者平放在床上。平放后,在患者两腿间放置软枕,将患肢抬高15°,保持患髋肢体外展15°~30°中立位,防止髋关节过度屈曲、内收、内旋,以减轻肢体牵拉。术后3周内,适当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但髋关节屈曲应控制在60°以下,不宜过早进行直腿抬高练习,坐姿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
出院后注意事项
坐位时,要保持膝盖低于或等于髋部,不要久坐,不要使用高度不适当的椅子或沙发,不要交叉腿或脚踝,前弯身时不要超过90度,坐下时身体要向后倾,双腿分开约6英寸;
起身时,先向椅子边缘滑动,然后用助步器或拐杖帮助站立;
卧床时,放置一个枕垫在双腿之间,使关节保持适当的位置;如需上厕所,可使用加高的自制座便器或身体后倾并伸直腿进入厕所,注意保持髋部高于膝盖;
取物时,术后两周内不要弯腰捡起地上的物品,不要突然转身或伸手去取身后的物品,用餐时将饭碗放在面前;乘车时,臀部向前坐,身体向后靠,尽量伸直腿;
沐浴时,等伤口愈合后可进行,不要站着沐浴以避免危险,可坐在高凳子上,使用可移动的手持喷头,并使用带长柄的海绵清洁下肢和足部;
穿鞋脱袜时,可以请别人帮忙或使用鞋拔子,选择不系带的松紧鞋和宽松裤子,行后外侧切口者可内侧提鞋,行前内侧切口者可外侧提鞋,避免弯腰动作;
完全康复后,可以进行散步、园艺、骑车、保龄球、乒乓球、游泳、跳舞等体育活动,但要避免对新髋关节产生过度压力造成磨损的活动,如跳跃、快跑、滑雪、滑水、网球等。
四、疼痛
注意观察患者体温的变化,观察伤口有无感染、假体下沉或松动应;避免患肢肿胀而致的胀痛;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止痛泵;非药物干预:加强护理干预、人文关怀、等疼痛教育、放松疗法、音乐疗法等。
请注意,以上仅为一般性建议,具体注意事项还需根据医生的指导和个人情况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