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长期卧床老人,无论对老人还是照顾者都是一种隐性的压力。

那么,针对高龄卧床患者,医院康复医学科怎么去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呢?

“我们曾收治过一名77岁的女性患者,因左髋部脓肿术后卧床2年余。

这位老人既往身体健康,两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左髋部疼痛,行走受影响,多次就医。

半年后,发现左髋部脓肿,髋关节受损伤,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后便一直卧床,再也没有下地活动过。

老人自从生活不能自理后,情绪一直低落、不爱说话,体重减轻近30斤,同时还患有便秘、睡眠障碍等问题,多次因肺部感染住院治疗。

老人遭受身体的痛苦和精神的折磨,家属也面临着绝望和严重的经济负担。”

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陈雪丽表示。

医院康复医学科收入该患者后,对该患者从疾病、营养、心理、功能和社会支持等多角度进行了综合评估,找出患者存在的问题:

1、高血压和冠心病,血压控制不佳;

2、骶尾部有一处压疮;

3、四肢肌肉萎缩,双下肢膝关节挛缩,左髋关节处于外展外旋位,活动时疼痛;

4、营养不良,便秘,睡眠障碍,重度骨质疏松;

5、抑郁;

6、运动障碍;

7、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

8、社会参与障碍。

针对上述问题,科室联合营养办公室、精神心理科、心内科开展多学科会诊,制定针对性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

设定近期目标为逆转卧床状态——坐轮椅,远期目标是恢复部分自理能力,在一人辅助下可站立,回归家庭。

在营养支持、心理治疗和疾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调节睡眠和便秘,同时,给予物理治疗减轻疼痛和肌肉萎缩,采用手法治疗和运动训练,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肌力和耐力。

最终,经过2个月系统康复治疗,患者出院回家后,可以在家人辅助下坐轮椅外出。血压控制良好,睡眠基本正常,体重基本恢复,未再出现肺部感染和压疮,精神状态明显得到改善。

医院康复医学科由康复医师、物理治疗师、中医针灸推拿专业、康复护理专业等人员组成。经过10余年发展,已初步形成以中西医结合、康复与微创技术相结合、治疗和科普相结合为特色的跨学科诊疗模式。

治疗技术包括针刀技术、三维空间旋转技术、可视下疼痛治疗技术等,各种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和运动疗法,吞咽/言语/认知康复诊疗技术。与此同时,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