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痛早在年被提出,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双下肢间歇性疼痛,尤以胫骨、膝关节及其周边部位明显,因常常发生于儿童的生长发育期而得名。据统计:2~12岁发病率为2.6%~49.4%的不等,其中4~6岁儿童中高达36.9%,并且小儿骨科门诊病人数的1/3以上都是因为生长痛。
生长痛的原因
生长痛机制尚不明确,但一般原因如下:
1、由于骨骼生长迅速,而周围的神经、肌腱、肌肉生长相对缓慢,因而产生牵拉痛。
2、少数儿童因胫骨内弯和膝关节外翻未及时纠正,为保持关节稳定,腿部肌肉须保持紧张状态,因此出现疼痛。
3、儿童白天活动量大,组织细胞代谢旺盛,造成代谢产物堆积,进而刺激神经末梢引起肌肉疼痛。
与母乳喂养的关系
据调查,32.5%无母乳喂养患儿发生了生长痛,而19.6%的母乳喂养患儿发生了生长痛,且母乳喂养的时间(40天)患儿的生长痛的发生率更低(仅为16.2%)。
疼痛部位和时间
典型的生长痛为双下肢疼痛,膝关节周围痛和小腿痛约占80%,大腿痛和上肢痛等约占20%。多数为酸胀痛、针刺样痛,少数为钝痛、隐痛。傍晚或夜间发作约占60%,白天发作约占20%,白天、夜晚都发作约占20%;多数患者1周左右发生一次,严重者可能每天都会发生;每次持续为几分钟至半小时,在夜间发作的儿童,可导致夜惊等。
典型的临床特点
1、短暂间歇性,能自行缓解;
2、疼痛位较固定无游走,不伴跛行,肢体活动不受限;
3、疼痛局部无红、肿、热等;
4、无全身不适或发热等表现。
是否需要补钙
调查发现:生长痛儿童的低血钙发生率与健康儿童相仿。生长痛的原因并不在骨头,而是软组织受牵拉造成的,因此:补钙对生长痛的缓解并没有帮助。
食补效果远远优于药补,生长痛患儿可通过牛奶等补钙;服用过多的钙制剂,儿童并不能很好地吸收,反而还可能产生一些不良反应。
特别提醒:如果检查发现缺钙,就需要补充钙制剂。
是否需要止痛药
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可有效缓解生长痛。对乙酰氨基酚有一定的肝毒性,布洛芬可引起胃肠溃疡和肾损害,所以不建议盲目使用镇痛药物;但如果生长痛影响了正常活动和学习,医院就诊,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合理使用镇痛药物。
常用的治疗方法
1、认知治疗:了解生长痛的原因,改变对生长疼痛的消极态度,消除或降低对生长痛的焦虑和恐惧。
2、物理治疗:采取局部温水热敷的可缓解疼痛,父母可在孩子每天睡觉前用热水泡脚和小腿,疼痛较重时可局部按摩。
除胫骨畸形、全身性疾病之外,小儿生长痛会很快自愈,并不会产生后遗症,也不会影响小儿正常发育。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