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增多,很多人只要一腰痛就以为自己得了腰椎间盘突出,其实并不尽然,常见的腰部疾病如腰肌劳损也会出现明显的腰背痛症状。腰椎间盘突出和腰肌劳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疾病,但由于症状都有腰背痛、腰背无力感,故一般人容易混淆,延误治疗。

现在告诉您:腰椎间盘突出和腰肌劳损的区别!

1、从疾病概述来看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退行性疾病。在人体的第二个椎骨至骶椎骨之间,分别有一个椎间盘,椎间盘相当于一个“软垫”,如果没有这个“软垫”,椎骨就无法连接,这个“软垫”起着承受身体的重力及吸收震荡的作用。在正常情况下,椎间盘经常受体重的压迫,加上腰部又经常进行屈曲、后伸等活动,更易造成椎问盘较大的挤压和磨损,尤其是下腰部的腰椎间盘突出,从而产生一系列的退行性改变。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间盘的水分丧失、弹性减低及结构松弛,容易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示意图

腰肌劳损属于运动损伤。又称功能性腰痛、慢性下腰损伤、腰臀肌筋膜炎等,实为腰部肌肉及其附着点筋膜或骨膜的慢性损伤性炎症,是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主要症状是腰或腰骶部胀痛、酸痛,反复发作,疼痛可随气候变化或劳累程度而变化,如日间劳累加重,休息后可减轻时轻时重,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因素较多。其日积月累,可使肌纤维变性,甚而少量撕裂,形成瘢痕、纤维索条或粘连,遗留长期慢性腰背痛。

腰肌劳损

2、从疾病发生机制来看

腰椎间盘突出是由于年龄、反复剪切力、轴向负荷等原因,引起椎间盘外的纤维变性、脆弱而导致压力突然增加,椎间盘凸出压迫神经或神经根,从而形成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肌劳损是由于单次巨大的外力或反复损伤导致。

3、从好发人群来看

腰椎间盘突出一般青壮年发病比例高,约占80%,是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由于长期反复外力造成轻微损害,逐渐出现椎间盘突出。多见劳动强度大、常伏案工作、久坐、久蹲、反复弯腰等职业,如司机、教师、电焊工、银行员等。体型上过高、过于肥胖者也较多见。

腰肌劳损的好发人群:重体力劳动者急性腰扭伤,若没有及时治疗或处理不当,会引起腰肌劳损的发病。运动员或长期从事剧烈运动的人群,在剧烈的运动中引起腰部肌肉的长久损伤。长时间坐位学习,或是办公时的坐姿不良,也会形成慢性腰部肌肉劳损。腰肌劳损是由于急性腰扭伤后遗症及长期反复的腰部慢性损伤造成的。重体力劳动者急性腰扭伤,没有及时治疗或处理不当,会引起腰肌劳损的发病。运动员或长期从事剧烈运动的人群,在剧烈的运动中引起腰部肌肉的长久损伤。长时间坐位学习,或是办公时的坐姿不良,也会形成慢性腰部肌肉劳损。另外,受凉、受寒均可促进腰部劳损的发生或疼痛症状的加重。

4、从临床表现来看

腰椎间盘突出是腰腿部锐痛。

腰肌劳损是局限于腰部的钝痛

5、从疼痛持续时间来看

腰椎间盘突出的疼痛持续时间和恢复时间都长,大多需要数周时间来恢复。

腰肌劳损疼痛持续时间短,60%的患者一周内即可恢复。

6、从疼痛部位来看

腰椎间盘突出由于纤维环外层及后纵韧带上分布的窦椎神经受到髓核刺激而产生腰部感应性疼痛,疼痛部位多位于腰骶部中央,而患者又说不出具体疼痛部位,严重时可伴有一侧臀部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的疼痛部位主要集中于腰部,可放射至单侧或双侧臀部、腿、脚甚至足趾。

腰肌劳损由于是腰部肌肉和筋膜反复牵拉刺激,附着点出现瘢痕和炎症反应而引起疼痛,一般疼痛部位位于腰部的一侧髂嵴处而不是中央。腰肌劳损的疼痛部位为腰部,偶尔会累及臀部,但不会放射到腿,尤其是膝关节以下的身体部位。

7、从疼痛特点来看

腰椎间盘突出疼痛以劳累后、活动后、弯腰时加重,休息可以减轻,常常是一天中早晨时最轻松,到下午时疼痛加重。

腰肌劳损表现为慢性疼痛,活动后减轻,休息后、受凉、阴雨天加重。很多患者反映夜间睡眠后和晨起时有疼痛加重,起床活动后疼痛减轻。

8、从疼痛性质来看

腰椎间盘突出的疼痛属于电击样锐痛,伴随肢体的麻木。

腰肌劳损属于钝痛,不伴随下肢麻木和无力。

9、从诱发原因来看

腰椎间盘突出往往是由于弯腰抬举重物或是腹压突然增加如咳嗽、打喷嚏所诱发。

腰肌劳损的诱发原因一般是剧烈运动、外伤或是反复重复的不正确动作所致。

10、从活动是否受限来看

腰肌劳损的患者的腰部活动度一般影响不大,通常是早晨起床或久坐起立时,腰背痛诱发加剧,相反活动开来后可明显缓解。但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往往出现向前、后、左、右等至少一个方向的弯腰困难。

11、从是否产生马尾合征来看

绝大多数患者是腰4-5、腰5-骶1椎间盘突出,如果椎间盘突出较严重,可能会压迫神经而出现“坐骨神经痛”。疼痛由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后外侧直到足部放射,在喷嚏、咳嗽、大便等腹压增高的情况下会有疼痛加剧。放射痛的肢体多为一侧,仅极少数中央型椎间盘突出者表现为双下肢症状。如果出现髓核脱出会压迫马尾神经,表现为大、小便排出障碍,会阴和肛周感觉减退或刺痛,严重者可出现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等症状,临床上称为“急性马尾综合症”,需要紧急手术治疗。

腰肌劳损通常只有腰痛,不伴有下肢放射痛。

11、从影像学检查来看

利用X光、CT或核磁共振来鉴别。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腰椎正侧位X片往往可见腰椎侧弯,相应椎间隙变窄,两侧不等宽,骨赘形成等。

腰背肌劳损是指腰部肌肉,筋膜与韧带软组织慢性损伤,临床主要表现以腰痛为主,检查脊柱外形一般正常。而CT或核磁共振则可准确发现腰椎间盘的退变程度,明确腰椎间盘是否突出。

12、从治疗方法来看

膏药是自古流传下来的一种治疗腰椎问题的方法,因为不用吃药,不用打针,效果好等特点,在现代依然是人们选择治疗腰椎问题的常用办法。优质的的黑膏药,贴敷在腰部,可以起到防治结合的效果。在日常保健康复中,如果腰部稍微有点不舒服,及时贴上一贴黑膏药,对防止腰椎问题的进一步恶化,起着关键作用。

膏药的治疗滑膜炎原理是什么:黑膏药外敷通过强力穿透皮肤,可以使膝关节及周围组织的充血、水肿等无菌性炎症反应消退,迫使膝关节重新养分吸收,弹性增强,最终解除疼痛,直至症状消除。

膏药的贴敷感觉是:整体先凉后热,20分钟见效,持续发凉20分钟然后发热1-3个小时(各患者贴敷感觉、位置不同表现不同)。发凉时区患者首先感觉冰凉、舒适,其次刺激病症部分达到镇痛效果。发热时区能使患处快速止痛,并对患处活血化瘀,打通血脉从而使中药成分快速有效吸收,最终达到调气血、通经络、散寒湿,消肿痛止痛长期治疗之效果。

保守疗法,需要患者本身理清治疗思路,不要盲目尝试、更换。最重要的,保守疗法持续时间比较长,贵在坚持二字,。天热是治疗颈椎增生的最佳时期!

医患合作,动静结合是中医骨伤科治疗的重要措施,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提出了“四自疗法”,自捏、自挝、自拿、自摩。更多骨病信息。,为每一位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自我锻炼方法,通过医生与患者共同参与、密切合作,坚持练习,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腰椎间盘突出和腰肌劳损的关系

腰肌劳损要比腰椎间盘突出更常见。腰肌劳损是针对腰部周围肌肉和软组织的一种病变,如果长时间得不到有效的治疗,那么就会降低肌肉和软组织对腰椎的保护作用,从而引发椎间盘的病变。腰椎间盘突出引起腰腿痛后,导致腰部姿势的改变,从而引起腰肌劳损,或者使其加重。

所以说,腰椎间盘突出和腰肌劳损是两个病,但又可能同时存在。

解决办法:修复纤维环软组织弹力,使其再健再生再补!详询身边专业的利来筋骨养护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辛苦的创作,转载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千年古方醋方传奇----颈椎增生、腰间盘突出、股骨头坏死案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