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表示天气更冷了,露水凝结成霜。

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此节气中豺狼将捕获的猎物先陈列后再食用;大地感知深秋寒意,树叶也纷纷开始枯黄掉落;连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准备进入冬眠状态中了。

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上有记载“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成为生命力的象征。古人眼里,菊花有着不寻常的文化意义,被认为是“延寿客”、不老草。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因此我国很多地方在这时要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

柿子一般是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这时候的柿子皮薄、肉鲜、味美,营养价值高,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我国农村流传霜降时节吃柿子的习俗,除了应节,还是对这个时期天赐之食的珍惜与感恩。

闽南台湾的民间在霜降的这一天,要进食补品,也就是我们北方常说的“贴秋膘”。鸭子是这一时节进补的养生食品,鸭肉性寒凉,特别适合体热上火者食用,所以秋季润燥首选吃鸭。即便是一碗清火老鸭汤,也能让人既饱了口福,又滋润了身体。

霜降过后,枫树、黄栌树等树木开始变成漫山遍野的红黄色,如火似锦,非常壮观。“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浪漫之境一直成为文人雅士的创作源泉。其实,不用看那满园凋零的落叶和山野愈加斑斓的色彩,但看路上行人开始抱臂裹衣,就知道秋天快走到了最后。在这百兽都开始储粮的季节,我们也该遵循大自然的指示,调养生息,迎接冬天的到来了。

霜降节气即将到来,意味着天气逐渐变冷,初霜出现,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这时要重视养生保健,那么霜降节气如何养生呢?霜降节气养生要注意什么呢?霜降节气养生,衣食住行都不能忽略,下面小编就来为您介绍一下霜降节气养生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保健要点。

饮食:补冬不如补霜降

中医认为,霜降应淡补。因此在霜降时节饮食应尽量保持清淡。尤其不要在食物中放太多的盐。盐食用过多,易导致血容量增加,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增加。同时容易让人产生口渴的感觉,需要喝大量的水来缓解,长期大量摄取盐会导致身体浮肿,同时还会增加肾脏的负担。民间总有谚语,“补冬不如补霜降”,认为比起冬天的进补,霜降时节的秋补会更有效果。补物则逃不过秋天最肥硕的鸭和鲜香的羊肉,煲汤时最好还要加上党参、当归、熟地和黄芪四味中药,各有益处。

此时节宜选择润燥滋阴的饮食,此类饮食品有增强免疫力的功效。例如全麦面、豆芽、花生、红薯、萝卜、百合、梨、葡萄、枸杞、大枣、甘蔗、等都比较适宜这个时节食用。

若想收敛阳气可在饮食中适量增加山楂、五味子、柿子、醋等酸味食品。若无风寒天气或体内没有凉寒,应尽量少用或不用解表发汗的食品,如大葱、生姜、辣椒、芥末等。

霜降节气脾脏功能处于旺盛时期,由于脾胃功能过于旺盛,易导致胃病的发出。

  所以此节气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高发时期。作为秋季进入冬季的一个过渡节气,这时候应适当进补,为迎接寒冷冬季做准备。霜降进补,最主要的还是健胃补脾。

  因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是气血的生化之源,冬季进补能不能达到高效,关键在于脾胃是“受补”还是“不受补”,不先把脾胃养好,进补后承受不了,就会发生腹胀等现象。下面给大家推荐一些霜降节气脾胃调理方法以及饮食养生食谱。

1

芡实粥

  饮食上,“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芡实最佳,芡实在健脾补肾、止泻上作用最突出,刚好对应“深秋补脾胃而冬季补肾”的养生理论,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芡实可炒着吃,又可煮着吃,炒着吃最多的就是虾仁炒芡实。煮着吃就是清水烧开后,放入干净的芡实煮约5分钟,入冰糖和糖桂花,去浮沫后连汤盛入碗中,吃起来香中带甜,口感细腻软糯。最常见的是芡实粥。

  做法:先将芡实煮熟,去壳,研粉,晒干备用。每次取芡实粉30~50克,粳米50~克,同煮成粥。如再配合山药粉或莲子粉同煮,效果更好。

  吃芡实时要用慢火炖煮至烂熟,细嚼慢咽,方能充养身体。一次不能食用太多,50克为宜。由于芡实有较强的收涩作用,便秘、尿赤者及妇女产后皆不宜食。

 

秋冬季节是胃病多发时节。中医认为,秋冬两季,天地间阳气日退,阴寒渐生,胃病患者由于体内的寒气不易外散,加上外界寒冷的气候,非常容易发生胃痛、胃胀、呃逆、不想吃饭等症状。

2

花生黄豆黑芝麻

  对付胃痛,温胃散寒最有效。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暖胃食物,如南瓜、胡萝卜、红薯等,便可养胃暖胃。有“长生果”之称的花生,治疗胃病效果尤佳。

  食材:黄豆50克、花生15克、黑芝麻10克、白糖适量

  做法:花生和黄豆用清水浸泡10分钟,黑芝麻清水洗净,倒入豆浆机中加入所需量的清水,加盖按下米香豆浆键即好,喝的时候调入适量白糖即好。

3

玉米面红薯粥

  红薯(特别是黄心的红薯)系粮食中营养较为丰富的食品。由于红薯能供给人体大量的黏液蛋白、糖、维生素A和维生素C,因此具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以及和胃、暖胃、益肺等功效。因此,常吃红薯能防止肝脏和肾脏中结缔组织萎缩,防止胶原病的发生。

  原料:玉米面克、红薯适量。

  做法:可将玉米面克,先用凉水调成糊状,待水烧开后放入,然后将切成碎块的红薯一并放入,轻轻搅动以防止玉米面粘在锅底。熬粥时要用文火,中间可点几次冷水,以不稀不稠为好。

起居:穿衣要保暖,早晨莫贪睡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过渡的开始,最低气温可达到零摄氏度左右。俗语有“霜降不算冷,霜降变了天”。此时节,昼夜温差变化增大,人们要注意添加衣服,特别要注意脚部和胃部保暖,同时要加强体育锻炼,做好御寒准备,预防感冒。保健专家特别提醒,秋天人体皮肤易干燥、脱屑,贴身衣服应定期换洗。手足保养上,要保持双脚干爽。老年人不要穿硬底鞋,鞋要宽松些,袜子要透气护肤。

霜降时节,还要养成睡前用热水洗脚的习惯,热水泡脚除了可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外,还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并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缓解或消除一天的疲劳。此时节,由于天气寒冷,很多人喜欢赖床贪睡。早晨卧室中积蓄着肌体一夜排出的废气,空气污浊,影响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加上空气中大量细菌、病毒、二氧化碳和尘粒,会使人更易发生感冒、咳嗽、咽炎、便秘等。睡眠时间过长,还有可能降低心肌及全身肌肉收缩力,破坏心脏活动和休息的规律。长期下来,人体体质会变差,容易生病。因此,霜降时节要避免赖床不起,宜早睡早起,养成规律。

运动:注意动与静的合理安排

霜降一般在农历九月,一片秋高气爽的景象,此时肺金主事,运动量可适当加大,可选择登高、踢球等运动。登高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畅,同时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心旷神怡,可舒缓心情。也可选择广播体操、太极拳、球类运动等。气温越来越低,最好等太阳出来或比较暖和的时候出门锻炼,如果活动量大出汗热了,应该解开衣扣,让身体慢慢降温。每次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注意动与静的合理安排,不宜过度劳累,更不可经常大汗淋漓,使阳气外泄,伤耗阴津,削弱机体的抵抗力。

 起居上提倡早睡早起。合理安排锻炼项目,运动量不宜过大过劳,切忌大汗淋漓,使阳气外泄。老年人腿脚不灵活,活动时要保护手脚及膝关节,不可“盲目加量”。以下再介绍几种穴位按摩的保健方法。

1

捏腿肚

  小腿肚内侧循行足太阴脾经,捏按此处可治胃之疾患。以上这些方法,每日进行2~3次,同时注意胃部保暖,及时添加衣服,夜晚避免腹部着凉,坚持一段时间即可缓解胃肠疾病。

2

按摩穴位

 中脘穴,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央,肚脐往上一掌处。指压时仰卧,放松肌肉,一边缓缓吐气一边用指头用力下压,6秒钟后将手离开,重复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适。胃痛时采用中脘指压法效果佳。(脾胃虚寒的可以每天艾灸中脘、神阙、关元)

  天枢穴,位于肚脐左右两拇指宽处。平躺,用中间三个手指下压、按摩此处约2分钟。主治消化不良、恶心想吐、胃胀、腹泻、腹痛等。

  足三里穴,用手指按压6秒钟,离开一次,重复10次,可促进胃酸分泌,使胃感到舒服,还能起到止疼的作用。

  由于肠胃喜暖恶冷,深秋要特别注意胃部保暖,及时添加衣服,夜晚避免腹部着凉。

情志:保持良好的心态

霜降过后,小草开始慢慢枯黄,树叶也开始渐渐飘落,触景生情,人们会变得忧思起来。心理专家介绍说,秋天是各种情绪病高发时节。如果调理不当,极易诱发抑郁症等其他心理疾病。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之心,是养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要经常参加一些对身体有益的娱乐活动,比如唱歌、跳舞、登山、旅行等,在这些活动中,多与他人交流沟通。









































北京市那家医院治白癜风好
最出名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