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是我国中老年人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而且近年来其发病呈年轻化趋势。虽然临床对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有了明显提高,其病死率有所下降,但仍有较高致残率,存活者中86.5%的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其中15.0%生活不能自理,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为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负担。因此,脑梗死病人进行肢体康复护理,改善脑梗死病人肢体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尤为重要。
超早期康复
病人发病24h严密监测及维持病人生命体征稳定。加强口腔、尿道口等部分的基础护理,维持肢体良肢位。良肢位可有效地克服痉挛肌,使其与拮抗肌处于平衡状态,可有效减少痉挛的发生,有利用病人的恢复。为了防止关节的挛缩和防止压疮的发生,应及时变化体位,变化体位时应注意保护肩关节,严禁用力牵拉,防止肩关节的半脱位。
一、体位护理
1、健侧卧位
病人头部以枕支撑,枕头的高度要适中,头部要保持在颈部稍向前屈曲,胸前放软枕,身后放置软枕以帮助维持侧卧位,患肩前伸,肘关节伸展,腕、指关节伸展放置枕上(勿垂腕),患侧下肢屈曲向前放于撑枕上,髋、膝自然放置。
2、患侧卧位
最佳卧位,可增加患侧躯干的感觉输入,刺激本体感觉的恢复。患侧躯干后倾以枕支撑,轻轻拉出患臂避免受压,肩胛带前伸位,肩关节屈曲,肘关节伸展,腕背伸,掌心朝上;患侧下肢伸展,膝关节微屈,健侧下肢屈曲并垫枕头,防止压迫患侧下肢。
3、仰卧位
病人头部以枕支撑,面朝患侧,患侧肩关节下置枕头,患肩上抬前挺、上臂外旋外展,肘、腕伸直,掌心向上,上肢置于软枕上;患侧臀下置软枕,支撑整个大腿外侧,使骨盆前伸,避免骨盆回缩、髋关节后突,膝关节下垫一软枕,防止膝过伸。3种卧位交替进行,一般1h~2h更换卧位一次,同时防止压疮发生。仰卧位容易造成伸肌痉挛且在3种正确卧位中效果最差,应鼓励病人尽量少取此体位。半坐卧位可增加躯干的屈曲和下肢的过伸使痉挛反射增加,应尽量避免。
二、端正足
仰卧位时病人足背翘起与床面垂直90°,患侧下肢保持中立位不向外倾斜。穿“T”字鞋或用枕头、沙袋等支撑足底和患侧下肢外侧,以防止足下垂、足内翻和髋关节外旋等畸形。痉挛期禁止支撑足底,以免引起伸肌痉挛。
三、抬高患侧手足
脑梗死病人患侧手和足常出现水肿,护理时可用枕头等物垫于手掌和足跟下,以抬高手部和足部,利用重力作用加快血液、体液回流,使水肿缓解。
四、热敷关节
偏瘫侧关节常出现痛、胀、热等症状。肩、肘、髋、膝关节热敷,手和足温水浸泡30min,以舒展关节,缓解关节疼痛(被动运动前做可提高疗效)。同时尽量鼓励病人取患侧卧位,并加强该侧的感觉刺激。
五、被动运动各关节
对瘫痪肢体按运动原则进行被动运动,逐步活动关节,活动范围以正常人的关节活动度为依据,尽可能活动到位,每次30min,每天2次。肩关节的活动应在正常范围的50%,循序渐进逐渐扩大范围,动作宜缓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