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渴望到世界各地去走走、看看的朋友,因为膝关节疼痛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许多热爱大自然的旅行爱好者,因为膝关节疼痛不能走进那些远离现代文明的纯净自然环境当中。
这些朋友的旅游遗憾,以及更多朋友因膝盖问题所造成的生活不变,现在都有了新的解决方案。台湾十大最难挂号的著名医生关节专家吕绍睿为我们介绍他说多年的研究发现,同时还推荐给我们一套简单易学的膝关节健康促进操。
护膝,从现在开始!
转变对膝关节问题的传统认知,享受健步旅行新“膝望”!
膝盖疼痛令人困扰,尤其年龄在40岁以上的膝痛患者,如果去找医生诊治,X光检查往往会看到或多或少软骨破坏的现象,大概都被诊断为“退化”性膝关节炎。但是,台湾关节名医吕绍睿医生却要颠覆这样的说法,他表示,其实“退化”性膝关节炎,不是退化,而是摩擦。正确来说,是罹患了“內侧摩擦现象”引发的“內侧摩擦症候群”。透过3招护膝运动,能增加关节的动态稳定性,进而保护软骨。
吕绍睿台湾慈济医疗志业国际膝关节健康促进中心主任,医院关节中心主任,台湾最著名的膝关节治疗专家。他所提出的内侧皱襞摩擦现象,创新地发现膝关节相关疾病的根本原因,并以此提出一整套治疗、康复、保健的方法。
我们的软骨。其实并不容易受伤或“退化”。除非结构受到破坏,包括因为过度激烈运动造成半月软骨、十字韧带损伤,甚至是骨折等,一旦膝盖的稳定度受到影响,软骨才会受到波及而逐渐损坏,这在医学上称为“外伤性骨性关节炎”,约占所为“退化”性膝关节炎患者的10%;然而,绝大部分的人没受过伤(占了“退化”性膝关节炎患者的90%),但是,为什么他们的膝关节还是会“退化”?
医院关节中心主任吕绍睿医生经过长期观察、多年实践,以及10年来的研究发现,这90%患者的病痛,真正原因并不是“退化”,绝大部分是內侧皱襞与关节的摩擦造成的“內侧摩擦症候群”。
概念:人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膝关节被滑膜分隔为3个腔室,在发育的第4~5个月,这些分隔吸收形成独立的空间。如果这些组织吸收不完全,或部分吸收,就会产生不完全的滑膜棚架或滑膜皱襞。膝关节周围含有丰富的滑膜皱襞,髌上、髌下和髌内侧都有,但大多数不产生症状,很像人们的阑尾,是发育中的残留组织。
为什么內侧皱襞与关节的摩擦会引起膝盖疼痛?因为內侧皱襞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残留在膝关节滑膜腔中的皱襞,外型像是衣服的皱褶,正常人膝关节平均每年弯曲多达百万次,每次膝盖弯曲、伸直时,內侧皱襞与关节股骨內髁会互相摩擦,而产生物理及化学破坏,随着年龄增长,內侧皱襞与股骨內髁摩擦达数千万次,若是从事必须一再重覆弯曲及伸直膝盖的活动或工作,摩擦次数就更多了。
因此,原本像新鲜丝瓜瓤一样柔嫩的內侧皱襞,经年累月摩擦后,最后会变成像菜瓜布(丝瓜络)一样粗糙。人在年轻时,內侧皱襞是平滑且薄的半透明状;至30、40岁时內侧皱襞开始纤维化,渐渐失去弹性而变硬;50多岁以后即出现磨损、发炎,对关节软骨的破坏逐年增加。
尤其,膝关节已经演化成精密的四角连杆机构,膝关节弯曲超过30度后,软骨间会开始混杂,有互相摩擦的滑动运动;超过60度之后就完全会有摩擦破坏作用的滑动运动。当人类自然的移动方式,例如:走路、跑步,在受力的站立期,膝关节的弯曲角度并不会超过30度,软骨是不会受伤的。然而,因文明发展而产生的活动,例如:骑脚踏车、爬楼梯,往往就超出四角连杆机构能保护的弯曲角度了。急性发炎的內测皱襞,则随时都在腐蚀软骨,只要些微弯曲都可能造成夹击现象而加重疼痛症状。
△护膝,从现在做起!
根据吕绍睿医生的发现,退化性膝关节炎不再是无法医治的病痛,只要能早期诊断是否有“內侧摩擦现象”引发的“內侧摩擦症候群”,就有治愈的机会。
针对“內侧摩擦症候群”患者,吕绍睿医生特别设计一套膝关节健康促进操,只要3个动作,包括:一组是锻链肌力的“股四头肌强化运动”,另两组则是“抱膝运动”与“压膝运动”,能增加膝关节的灵活度,加强关节附近的肌力,以及增加关节的动态稳定性,进而保护软骨,预防膝关节“退化”。
护膝三运动(膝关节健康促进操)
1、强化膝部肌肉?
大腿绷直,脚尖向内,持续十个数;
两腿交替,各十次一组;
每天三组。
?2、抱膝拉伸皱襞
坐肢势,双手抱膝,脚跟尽量靠近臀部;
持续拉伸直到有酸胀感;
左右腿交替,每天三组。
3、后脚筋拉伸?
坐肢势,腿伸直,将脚搭在与座同高物体;
持续拉伸直到有酸胀感;
左右腿交替,每天三组。
理解退化性膝关节炎致病机理,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膝关节的护理与保养。常年坚持膝关节健康促进操,不仅可以帮助已经罹患退化性膝关节炎的朋友康复;更可以帮助那些目前膝关节活动不是非常灵活,又十分渴望能恢复膝关节活力的朋友们保养和改善膝关节健康状况,以实现健步走向世界各地的旅游梦想。
范世刚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