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医师:医院(医院)骨一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赵滨门诊时间:周四下午2:30-6:00

对于60多岁的张女士来说,眼下最幸福的事就是能够站起来走路,生活能自理了。而这之前,张女士由于患有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已失去走路的能力,每天只能在床上活动,最多扶着床边走两步,“医院看了,都说只能控制病情,行走是不太可能了,后来辗转打听,听说赵主任可以通过做关节置换手术来改变我这个现状,就过来了”。张女士说,后来一共做了两次手术,三个月以后我就基本能生活自理,再也不用每天在床上躺着。医院骨一科主任、主任医师赵滨教授称,张女士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导致的关节损坏比较严重,功能严重丧失。先给她做了双侧的膝关节置换术,后来又做了右侧的髋关节置换术,恢复效果还不错,能生活自理,也能到户外行走,改善了以前完全不能活动的局面。那么,这神奇的“关节置换术”到底是什么手术,它能解决哪些问题?

痛得无法行走试试关节置换术

赵主任介绍,膝关节疼痛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65岁以上老年人中发病率高达90%,其中约60%的人有症状。疼痛最为常见,而且疼痛与活动有关,开始为活动痛,而后持续痛,常伴有关节肿胀、变形、活动受限,致残率相当高。老年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创伤均能使膝关节内软骨面遭到破坏,并波及关节滑膜,引起渗出、肿胀,造成严重的疼痛及关节功能障碍。早中期的膝骨关节炎可以用非甾体抗炎药、软骨保护剂等改善症状,减轻关节疼痛,但这只是缓解症状,关节软骨像牙齿一样,是人体内不能再生的组织,所以过去采用的休息、封闭、服药等保守治疗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膝关节疼痛、变形和活动困难等问题,病情往往逐渐加重,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往往影响病患行走、下蹲等活动,使得很多功能受限。

“关节置换术,其实就是用人工制造的关节代替疼痛且丧失功能关节的方法,常用于髋及膝”。赵主任称,关节置换术对医生技术的要求非常高,该院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展了人工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术;以后每年接受置换的病人都增加,年置换量大概-台左右,到现在每年的置换量约余台。对于如何判断患者什么情况需要做关节置换,赵主任称,当患者关节炎较为严重时,关节面软骨会严重磨损破坏,甚至出现变形,保守治疗无效,且功能明显受限时,此时关节置换是最佳选择。从症状上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伴有中到重度持续性关节疼痛,需要长期服用止疼药才能缓解疼痛的患者;膝关节功能受到明显影响的患者,如无法坐矮凳、上厕所、上下楼梯困难者;严重关节不稳,无法正常行走者;严重的关节畸形等都需要及时进行膝关节置换。

关节置换注意术后护理

说起骨科手术,不少人的印象往往都很怕,谈起“关节置换”也不例外。对此,赵主任称,关节置换术现在已是一个成熟的手术,可以达到无痛,无血。简单说来,关节置换就是在关节中安一个垫片,以达到解除疼痛的效果,通常对技术要求很高,以前手术的康复的确会经历比较大的疼痛,手术中甚至需要输血等,但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的关节置换术,绝大多数病人不需要输血,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微痛甚至达到无痛。“经我置换过的患者年纪最小的20多岁,最大的岁,做过以后才知道不是他们想的那样。”赵主任说道。

虽然手术很快,但是术后护理和康复也很重要,赵主任称,对于很多选择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建议多注意这些术后护理方法:

1、坐位。术后第一个周内坐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导致关节水肿,增加下肢血栓的机会,可用冷敷及抬高患肢来改善,保持膝关节高于或等于髋部,不宜坐过低的椅子、沙发,不要交叉腿和前弯身不要超过90度,坐时身体向后靠,腿向前伸。应多次、短时行走。

2、如厕。用加高的自制坐便器如厕,或在辅助下身体后倾,患腿前伸入厕,注意保持膝关节低于髋部。

3、取物。术后2周内不要弯腰捡地上的东西,不要突然转身或伸手去取身后的物品,吃饭时宜把饭碗放在面前。

4、乘车。臀部位置向前坐,身体向后靠,腿尽量前伸。

5、淋浴。伤口愈合后,依靠可靠物进行淋浴,因站着淋浴有一定的危险,故可坐一个高凳子,喷头为可移动的手持喷头,并准备一个带长柄的沐浴海绵以便能触到下肢和足。

6、穿脱鞋袜。请别人帮忙或使用鞋拔子,选择不系带的松紧鞋、宽松裤,行后外侧切口者可内侧提鞋,行前内侧切口者可外侧提鞋。

7、运动锻炼。约3个月后基本能完全康复,可像正常人一样进行体育活动:散步、园艺、游泳等,并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进行对新髋关节产生过度压力而造成磨损的活动,如跳跃、快跑、滑雪、滑水、网球等。

-TheEnd-

文/班亚

图/网络

?本周刊由贵州都市报独家打造,欢迎转发敬请注明出处

?欢迎







































白癜风会遗传吗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