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高;富顶。后枝。上曲。下曲。支通。落通。五岭点刺加火硬。
.血压高引起之头晕眼昏、心跳、心衰:火连。
.血压高肝阳亢进、中风后神志不清:火连。
火连治以上两症机理笔者说不出,但火连极接近太白,抄一段陈以国先生在他编的《临症选穴施针指南》的话给读者参考联想。“太白为脾之输,原穴,属土。外感热病,不解而入于里,阳明热盛,腑气不通,燥热上扰,而见热病满闷不得卧,大便不通或热结旁流,腹痛拒按等证。胃与脾相表里,泻本穴可通泻腑气,清降胃热,诸症得减“。中风虽不同热病,但若属中腑时也有腑气不通之证,可供读者联想。另一说火为心,连为黄连,取此穴清心火治高血压。此说是由穴名解说穴效而已
眼角痛:大间、小间。海豹。火散。花骨一。
董师公的书第一个穴道为大间,但使用的人甚少。大间在董师公看来似乎与心脏关系较大,主治为心脏病,膝盖痛(董师公认为膝盖痛大多与心脏有关)、小肠气、疝气(心与小肠相表里)、眼角痛,小肠经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出页抵鼻至目内眦,所以治疗眼角痛。(又杨维杰博士说基于手躯顺对法,治小肠气等,通过手躯逆对能治眼角痛。笔者以为全息发挥到如此地步会变成一穴治万病,万病一穴治,条条大“穴”通神效,并不甚妥当)。海豹穴之位置在隐白之后,大都之前,大指本节中央之黑白肉际,脏腑互通,脾与小肠通,这种眼角痛应该为脾经本病影响到小肠经的。火散亦在脾经上。花骨一在肝经阴面共四穴,可视为内行间、内太冲,肝经有病影响眼角痛,针刺阴经以调和阳经之病。
34.眼角发红:上白。花骨一。四马。
上白有肺与心细分支神经交错,眼白发红属肺经火盛者取用上白治之,或以四马治之,以四马主肺气也。
35.眼暴痒:上白加上三黄。花骨一。
上三黄为天黄、明黄、其黄,均位于足厥阴肝经处,明黄与阴包几在同一位置,此三穴道主要用途也与肝病有关。
36.眼痒:上白。火硬点刺。
火硬近行间,疏泄肝火以致之眼痒。
37.眼花:火腑海。火散。
38.眼昏:火菊
39.眼散光:肾关。中白。
40.眼球歪斜:肾关加下三皇。
41.眼发干:木穴。明黄。光明。
42.眼跳:侧三里、侧下三里。肾关。风市、光明。
43.流泪:木穴。
44.火眼痛:腕顺一、二。
45.青光眼:肾关加光明加行间
46.白内障:水相加肾关加人皇。四花中。光明。
47.针眼:灵骨左右交剌一二次即愈。耳尖或耳背放血。
48.角膜炎:耳尖点刺。肝俞点刺,加针上白穴效果更佳。五岭点刺。四马。
49.近视、色盲:可试用眼黄。
以上眼睛方面的种种病状董氏奇穴的用法思维清楚,例如肾关、中白治眼散光就是补肾,因中白在手三焦经上,而肾命门与三焦通,董师公用中白,治肾虚起立时腰痛即为明证。下三皇为补肾要穴毋庸置疑。腕顺一、二在手太阳小肠经线上,也在手小鱼际肾区部位,是治肾虚腰痛的要穴,治火眼病则是因小肠经到眼内外眦,心火旺,心与小肠相表里。眼黄穴笔者以前的助理胡光医师(现已独立成天津一方的名医了)用之治眼病有意想不到的功能。眼黄亦在小肠经附近,读者看看小肠经是动病,所生病,就知道用眼黄治眼病有理,胡医师真是善发挥董师公灵感之人。其它光明穴,四马穴,五岭点刺等等,机理甚明,各适
头顶痛:火主。门金。冲宵点刺。
肝经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颠,火主在肝经上。门金与陷谷接近,陷谷治前头痛,连及颠顶的机会大有可能。冲霄点刺就不必解释了。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