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医院看病的人感冒居多,疼痛排第二。一堆人中,或许没人感冒,可是疼痛的人却是比比皆是。但是很多病人的疼痛却是我们不能解释的。因此,了解一个新的观点或者思维模式,对我们以后在疼痛的治疗中,或许大有裨益。
医学上有一个术语,是因从疾病观点来看无法诊断的症状而产生,在头痛、腹痛、胸部疼痛无法确认原因时使用。以肌筋膜疼痛的观点,可以说明很多的症状.下图为激痛点和疼痛模式。
肌肉(骨骼肌)
肌肉涵盖了从头到脚所有的骨骼肌,占体重的50%,是身体最大的器官。担当了日常生活各种大大小小的动作,是最容易受损的部分。每天负担过度,因受伤而病入膏肓。激痛点(挛缩)
肌肉在休息的时候,肌纤维的各个肌小节都有一定的长度。随着运动神经传达的信号做正常收缩时,所有的季节都缩的一样短。
肌肉挛缩时,肌纤维形成紧绷肌带(tautband),出现肌纤维中间部分的肌节变短,两侧末端变长的不正常状态。激痛点就位于肌节变短而挛缩的部分。
激痛点如何引起肌筋膜疼痛?
什么是肌筋膜疼痛?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是从骨骼肌发生的激痛点开始,出现牵涉痛,及其伴随的各种症状。虽然其发生于骨骼肌,主要症状多为疼痛,但疼痛以为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
从激痛点开始的牵涉痛
牵涉痛是指心脏、肺等身体内部的器官受损时,在身体表面出现疼痛的现象。骨骼肌和内脏一样会发生传导痛。
运动后发生的急性肌肉酸痛,患者因肌肉疼痛,而能知道疼痛的原因。但肌筋膜疼痛中由激痛点所引发的传导痛,患者大部分无法知道发源于何处。
M-火车(M-Train)肌肉是拉着骨骼系统奔驰的火车头,肌肉系统疾病是因单纯的、反复的、过度的使用肌肉所发生的疾病;让肌肉持续紧张的不良姿势也可能造成。这种肌骨系统疾病的症状与肌筋膜疼痛的症状类似,要区别相当困难。
生活中疼痛的原因(1):不适合体型的家具——椅子、桌子
(2):肌肉勒紧时
(3):姿势不良
(4):过度使用肌肉:持续性、反复性工作,突然性的动作,
不自然的工作姿势,肌节缩短状态下的不活动
(5):在平地或斜坡行走、上下楼梯、在地板上坐下站起
(6):晚上睡觉时/早上起床时
(7):职业上经常做的事情
应疑为肌筋膜疼痛的症状(1):疼痛与不疼痛变化无常
(2):疼痛部位经常变化
(3):疼痛部位长时间反复发作,习惯性或周期性的疼痛
(4):医院检查,但诊断为异常(头痛,胸痛,腹
痛,关节痛,手臂腿麻木)
(5):手臂或腿部痉挛
(6):不清楚疼痛原因
(7):表面看起来很健康,好像装病
(8):物理治疗后短暂好转
(9):长时间服药没有效果,只有短暂时间好转
(10):早上起床时疼痛最剧烈
(11):晚起时腰部疼痛
(12):晚上睡觉时因肩部疼痛惊醒
(13):久坐后站起时腿部不能伸展
(14):在书桌前久坐后站起时腰部不能伸展
(15):工作过多后疼痛
(16):受到压力时疼痛
(17):天气不好或下雨时疼痛
(18):夏天吹冷气或冬天寒冷时疼痛加剧
四处游走的疼痛
患者主诉疼痛在身体四处游走。但疼痛是不会四处游走的,很多部位都有潜在的问题,视其是否带有活动性的病灶,而有时在这里,有时那里,或同时感觉到多处疼痛。
平时常见的“打田鼠”游戏,并不是一只老鼠在许多洞口跑来跑去,而是每个洞里都住着一只田鼠,轮到顺序就探出头来。疼痛和那个游戏是一样的道理。
慢性疼痛的真实面貌
因身体的负担和外伤而开始的疼痛,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大部分都会消失(急性疼痛)。其中一部分,因疼痛反复进行或有其他因素介入,则可能产生变化(慢性疼痛)。肉体的疼痛虽然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轻,但在持续治疗的过程中,因所经历的困难,会发生不安、忧虑、挫折、愤怒、甚至补偿心理等各种精神心理状态的变化,使问题更加复杂。因此把握慢性疼痛患者的生长背景、家族、职业等周边环境因素非常重要,应随不同情况对精神心理做积极的关怀和治疗。确认关节的活动范围
各个关节都有依其固定方向正常活动的活动范围,可用量角器测量。肌肉若有痉挛或挛缩部分,则活动会受到限制,不能维持正常的活动范围。
因肌筋膜疼痛而使关节的活动范围受到限制,随着疼痛原因之肌肉的不同,会出现具有特征性的姿势,很容易判断。
诊察之后,确认出某个关节朝向哪一个方向、受到多少的限制,以及出现疼痛的部位,便可知道哪一块肌肉是原因所在。
有激痛点的肌肉会妨碍运动,如果屈曲的动作受到限制,可以在伸肌群里寻找原因。
激痛点牵涉痛的方向
在主诉疼痛的部位找到激痛点的可能性,在30%以下。
大部分情况(85%),应在主诉疼痛部位的上侧肌肉里去寻找激痛点。例如手腕疼痛时,应扩大到前臂、手臂和肩膀部位,去寻找疼痛原因。
激痛点的治疗原理:局部抽搐反应(localtwitchresponse)
局部抽搐反应是指有激痛点的肌肉在突然受到刺激时(如注射针头针刺或手指与紧绷肌带呈十字方向来触诊激痛点时,所施的压力突然变化)本来已经呈现紧张状态的肌纤维在肌纤维分布的方向或附着在骨骼肌上的肌肉瞬间收缩,或向酒窝一样的凹陷。
经由触诊来确认局部抽搐反应是诊断肌筋膜疼痛的重要线索。
肌筋膜疼痛的运动治疗松弛运动
伸展运动
肌力强化运动
耐力强化运动
调节能力强化运动
避免运动不足或过度,最重要的是依照疼痛的程度,从简单容易的动作开始练习。以下介绍所有运动的基本——松弛运动和伸展运动。
松弛动作
1、做耸肩的动作,保持3s钟后放松恢复原状。
2、在安静地方盘腿而坐、或采取舒适的姿势坐在椅子上,手掌朝天放在大腿
上,从指间慢慢的收起手指握拳,用力紧握拳头3s后放松。
3、用力的时候屏住呼吸,放松的时候吐气。
4、松弛肩膀和身体,消除紧张,感觉全身柔软舒适。
伸展运动每一块肌肉都有各自的伸展动作,下图为股四头肌的伸展
伸展运动,是伸展肌纤维和肌筋膜,使之具有柔软性,能够承受运动时给肌肉和关节所带来的负担。
伸展运动的次数:越多越好,但过度练习可能会使疼痛加剧。
一套动作的每一个姿势做10次
早上、中午、晚上每天3套动作
一个姿势保持10-15s
让伸展运动生活化。
急诊科:
骨一科(创伤骨科)科室
骨二科(关节脊柱科)科室
骨三科(创伤矫形科)科室
骨四科(骨伤骨病科)科室
手足显微外科:
手足显微外科主任:
疼痛科主任:
康复科主任:
康复大厅科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