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病症:肩臂痛、上肢麻痹、肩关节周围炎等。
艾灸方法:温和灸,每次5-10分钟,每日1次,左右两侧都要艾灸。
快速取穴: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即可出现两个凹陷窝,后面一个凹陷窝即肩髎穴,左右两臂各一处。(新手入门,不会操作艾灸怎么办?查看艾小白前期文章《艾灸新手的入门指南: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灸法?》)肘关节痛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此穴位于肘部,乃经气运行之大关能通上达下,通里达表,即可清在外之风热,又能泻在内之火邪,是表里双清之要穴。主治病症:抒压/解除疲劳、疏风清热、高血压、手肘疼痛、眼疾、牙疼、上肢麻、痛等。曲池穴的艾灸方法:用艾条温和灸此穴,每次5-10分钟,每天1次,左右两侧都要灸。快速取穴:此穴位于肘部,位于在手肘关节弯曲凹陷处,左右手各有1处。属手阳明大肠经。大肠经的合穴,五行属土。别名:三里,鬼邪,上三里,因为它能通知上中下三部的疾病,所以称为手三里。具有疏经通络,消肿止痛,清肠利腑之功效。
主治病症:肩臂痛,上肢麻痹,腰痛等。
艾灸方法:温和灸,每次5-10分钟,每日1次,左右两侧都要艾灸。
快速取穴:找曲池穴,屈肘成直角,找到肘横纹终点处(即手肘关节弯曲凹陷处),即为曲池穴。曲池穴下3横指处(2寸),即是手三里穴所在,左右两手各一处。
膝关节痛这是人体中重要的一个穴位,也叫外膝眼穴,犊,小牛也,脾土也;鼻,牵牛而行的上扪之处。该穴具有通经活络,疏风散寒,理气消肿止痛的作用。该穴名意指流过的胃经经水带走本穴的地部脾土微粒。本穴物质为梁丘穴传来的地部经水,为从梁丘穴的高位流落本穴的低位,经水的运行如瀑布跌落,本穴的地部脾土微粒被经水承运而行,如被牵之牛顺从而行,故名。属足阳明胃经。主治病症:主要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膝骨性关节炎、外伤等各种膝关节痛。
艾灸方法:温和灸,每次5-10分钟,每日1次,左右两侧都要艾灸。
快速取穴:屈膝,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左右两膝各一处。
腕关节痛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合,汇也,聚也;谷,两山之间的空隙也。合谷指大肠经气血会聚于此并形成强盛的水湿风气场。为大肠经原穴,属阳主表,取清走衰,宣泄气中之热,升清降浊,疏风散表,宣通气血之功效。主治病症:身热、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衄鼻渊、咽喉肿痛、热、恶寒、咳嗽、肩臂疼痛、手指肿痛、麻木等。艾灸方法:艾条温和灸合谷穴,每次艾灸5~10分钟,每日1次,左右手均要灸。快速取穴:在第1、2掌骨之间,当第2掌骨桡侧之中点处;或拇、食两指张开,以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上,当虎口与第1、2掌骨结合部连线的中点。阳池穴属手少阳三焦经。阳,天部阳气也;池,屯物之器也。该穴名意指三焦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之气。本穴物质为中渚穴传来的弱小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受外部传入之热,此水气吸热胀散而化为阳热之气,如阳气生发之池,故名。主治病症:常用于治疗糖尿病,前臂疼痛、麻木,腕关节炎等。艾灸方法:艾条温和灸,每次艾灸5~10分钟,每日1次,左右手均要灸。快速取穴:位于腕背横纹中,在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髋关节痛环跳穴是足少阳胆经的经穴,穴近髋关节。故又称髋骨、环谷、髀厌、髀枢、枢中、枢合中。穴名之意的"环"为圆形、环曲;"跳",跳跃。穴在臀部,主下肢动作,指下肢屈膝屈髋环曲跳跃时,足跟可触及此穴,故名。
主治病症: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腰腿痛,髋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等。艾灸方法:温和灸,每次5-10分钟,每日1次,左右两腿处穴位均要灸。快速取穴:侧卧,伸下足,屈上足,在大转子与督脉腰俞之直线上近大转子侧1/3处陷中取之。关节疼痛是风寒湿邪乘虚入侵所致
除了艾灸上述疼痛部位的穴位,可配伍足三里、阴陵泉
来疏风化湿、扶正祛邪、通经活络
足三里穴,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艾灸足三里,是最经典的保健方法。民间即有谚语“艾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之说。《针灸真髓》曰:“三里养先后天之气,灸三里可使元气不衰。”艾灸方法:温和灸,每次5-10分钟,每日1次,左右两腿处穴位均要灸。快速取穴:坐位屈膝,用同侧手张开虎口圈住髌骨外上缘,余4指向下,中指指尖所指处即为足三里穴,按压有酸胀感,左右两腿上各一处。或,在膝盖凹陷处膝眼下方四横指长的位置即是足三里。阴陵泉穴,是足太阴脾经的合穴。主治病症:健脾除湿,理气、通经活络,消除各种水肿。艾灸方法:艾条温和灸阴陵泉穴,每日艾灸1次,每次每侧艾灸5~10分钟。快速取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足三里穴相对),左右两腿各一处。如果除以上症状外,如果还有其他关节出现疼痛症状的时候,可艾灸阿是穴,阿是穴很好理解,你的疼痛部位在哪里,你就优先艾灸哪里即可。注意:如果症状严重,出现关节肿大的情况,则不可施灸,请及时就医听从医嘱。关节炎患者,无论在饮食还是在日常生活上,都是需要格外注意以下几点:1、一般宜进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少食辛辣刺激及生冷、油腻之物。2、适当参加体育锻炼,能够抵御外来刺激。3、注意个人卫生,不要长时间处在潮湿的环境下。4、注意天气变化,防寒保暖,不穿湿衣、湿鞋、湿袜等,防止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