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医教育致力于传播中医养生知识,长按识别!

伏兔穴归属足阳明胃经,有治疗腰椎间盘突、腰痛腿疼、腰肌劳损等作用。伏兔穴的位置:用手掌的掌跟对准膝盖的髌骨底下,中指的底下位置

在人体的大腿前面,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侧端的连线上,髂骨上6寸处。

Fútù(ST32)。经穴名,属足阳明胃经的经穴。别名:外丘、外勾。《会元针灸学》说:伏兔者,伏是潜伏,大腿肉肥如兔,跪时肉起如兔之潜而不伏也,故名伏兔。

胃经中的脾土微粒在此沉降堆积。(1)“伏兔穴”,“伏”,停伏、降伏的意思;“兔”,五行中属卯木,喻风。“伏兔”的意思就是指胃经气血物质中的脾土微粒在此沉降堆积。

(2)“外沟”、“外丘”。“外”,外部也。“丘”,丘陵、土丘也。“外沟”,外丘穴名意指胃经气血物质中的脾土微粒在此沉降堆积且沉降在胃经经脉之外。本穴物质为气冲穴、髀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及水湿风气,至本穴后风停气息,脾土微粒沉降堆积于胃经之外,故名。

用艾条温和灸灸治伏兔穴5~10分钟,一天一次,可以治疗腹痛、脚气。

用面刮法刮拭伏兔穴,以出痧为度,隔天一次,可以缓解治疗腰疼膝冷,下肢麻痹。

用手掌的掌跟对准膝盖的髌骨底下,中指的底下位置就是伏兔穴。(股前外侧,髌底上六寸,髌前上赫与髌底外侧线端的连线上)伏兔穴位于膝盖上6寸,大腿前面正中,按压有酸胀感。

坐位,屈膝成直角,以手掌横纹中点按在髌骨上缘中点,手指并拢按压在大腿上,在中指尖端到达处,按压有酸胀感。屈膝90°,手指并拢压腿上,掌后第1横纹中点按在髌骨上缘中点,中指尖端处即是。

腰痛、膝冷、下肢神经痛、下肢麻痹瘫痪、膝关节炎、荨麻疹、疝气、脚气。

伏兔穴的主要功能就是治疗膝盖以及发凉、腰部酸痛、下肢酸乏无力,双腿麻痹。这些都是伏兔穴的特点和性质所决定的。

伏兔穴配髀关穴、犊鼻穴,具有疏通经络的作用,主要治疗腹痛、脚气。

疝气配伍穴位:大敦穴、归来穴、伏兔穴疾病概述:中医认为,疝气病是由于小孩发育不健全,老年人体质虚弱、中气不足,寒气、湿气、浊气、怒气乘虚进入,导致气血运行受阻不畅滞留,腹腔内产生负压,当内压增大时,迫使腹腔内的游离脏器,如小肠、盲肠、大网膜、膀胱、卵巢、输卵管等脏器见孔就钻,也就是说导致疝气的根本原因就是气血不畅。

腿膝疼配伍穴位:髀关穴、犊鼻穴、伏兔穴荨麻疹配伍穴位:章门穴、足三里、伏兔穴现代都市生活中,由于缺乏运动等方而的原因,中年以上的人,膝盖和脚都非常容易患上各种各样的毛病,如双脚酸软无力,膝盖冰冷,等等。遇到这种情况时,只要能够每天坚持按摩伏兔穴,就能够促进下肢膝盖及双脚的气血循环,并使膝盖和双脚的病患得到改善。

秋冬二季,双下肢出现发凉、冷痛、肌肉乏力、行走不便症状,我们就可以利用伏兔穴。尤其是膝盖冷痛这一症状,用伏兔穴的效果最好。

就普通人而言,我们可以采取揉按和艾灸相结合的办法。

取患侧的伏兔穴,先揉按10分钟,然后艾灸10分钟,每天坚持操作20分钟,可以有效改善不适。可以说,这伏兔穴是下肢的天然“小太阳”。打开它,让气血温煦肢体,实在是一件养生之宝。

推拿:指揉法、点按法、揉法

首先用大拇指按压位于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2毫米处的大敦穴20次,然后按摩归来穴3分钟,最后按摩伏兔穴3分钟。

按揉伏兔穴最好采取指压带揉动的方式,每个点按压时间3分钟,可缓解腰膝疼痛、下肢酸软麻木、腹胀、足麻不仁等症。用手掌小鱼际敲击伏兔穴2~3分钟,长期敲击,可以改善妇科诸疾,疝气等。

温馨提示:本平台旨在分享健康图文信息,图片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内容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治疗效果好的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北京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