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重阳节,除了绵延千年的登高赏菊等习俗外,还被赋予了感恩敬老的新含义,成为弘扬中华民族孝敬文化的传统节日。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个敬老爱老的故事。

走进黄石市缘福聚养老院的办公室,墙上挂着的“精心护理、亲如家人”,“无私大爱、情系老人”等字样的几面锦旗格外引人注目。显然,这是住在缘福聚的老人家属送给养老院的,每一面锦旗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温暖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和院长袁小梅有关。

在黄石市西塞山区的养老系统里,提到缘福聚养老院院长袁小梅,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由衷称赞他是敬老爱老的好榜样。

和袁院长拉家常,老人家非常开心。

01

年轻时就是“孤寡老人的好儿子”

袁小梅,年生于湖北省黄石市。在他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颇受邻居称赞的“好儿子”。

年,20岁的袁小梅发现自己所在的袁海湾社区有一对无儿无女的老夫妇没人照顾,便经常抽空去看望两位老人,不但给老人家做家务送吃的,还在老人生病的时医院就医。

不久后,老爷爷不幸病逝。80多岁的老奶奶既伤心又着急,袁小梅一边安慰六神无主的老奶奶,一边独自一人为老爷爷办妥了后事。

此后,袁小梅一直像照顾自己的母亲那样照顾着老奶奶,直到她第二年去世,又是袁小梅一手为老人家操办了后事,让她在人生最后的日子活得尊严,走得尊严。

袁小梅为非亲非故的老人养老送终的事迹在当地广为人知,他也成了人们口中“孤寡老人的好儿子”。

02

毕生理想:开办养老院

年,袁小梅从原冶钢集团下岗,开始外出四处打工。

在辗转打工的近10年时间里,袁小梅耳闻目睹了太多同事和朋友一边辛苦工作养家,一边操心家中父母的艰难处境。从小尊老爱老的他,内心渐渐萌发出一个坚定的念头:成立一个养老院,为那些忙于工作的儿女们分忧,给那些年迈的老人们最好的照顾。

年4月,袁小梅经过多方筹借,投资40多万元接收了当地一家小规模的养老院。从成立第一天开始,袁小梅就把敬老、孝老、养老、助老作为养老院的宗旨,纳入了院纪院规。

袁院长和老人们一起聊天、唱歌。

刚接手时,养老院里只有十几位老人。袁小梅非常注重老人的临终关怀,为生命垂危的老人准备了临终关怀室,把老人最关心的事办得有人情,温人心,从而提高了养老院的知名度,很快就把入住的人数提高到30多位。

原先在院的老人里,有的老人病情已经非常严重。有位姓陈的老妈妈,丈夫早年因病去世,儿子又不争气,多次被劳教改造,陈妈妈气急攻心之下中风倒地,从此再也没有站起来。

袁小梅知道后,主动把陈妈妈从家里接到养老院,并到有关部门为其办理了低保,陈妈妈从此每个月可以领到元生活补助。

袁小梅又请来老中医,为陈妈妈把脉问诊,拿到药方后,他又亲自上山为其采药。有一次他在采药时,药草正好被一块石头压住了一半,他必须搬开石头才能把药草挖出来。

正当他集中精力搬石头时,手指突然被什么东西咬了一下,顿时,一阵剧烈的疼痛直往心里钻,手指也随之肿了起来,医院打了几天针才慢慢消退。

这是一位高龄奶奶,只要看见袁院长就笑眯眯的。

经过一年多的精心治疗,陈妈妈奇迹般地站了起来,而且还可以拄着拐杖挪步前行。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袁小梅又自己掏钱,医院做康复治疗。一段时间后,陈妈妈的身体状况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成功实现生活自理。

为了给陈妈妈治病,袁小梅花了一万多元,还不包括前期的中药治疗。陈妈妈虽然在养老院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但同时也对袁小梅的付出深感内疚,为了不再给袁小梅添麻烦,她决定离开养老院回家。

几年过去了,陈妈妈仍然念叨着袁小梅的恩德,说袁院长比自己的亲人还要亲。

03

为了照顾更多老人,接收更大的养老院

由于袁小梅把每一位老人都当成自己的亲人那样关怀备至,他的名字逐渐在当地传开了,入住缘福聚的老人越来越多,床位很快就满了。

为了照顾更多的老人,年底,袁小梅和妻子商议后又接收了工人村规模较大的向发珍养老院。这所养老院占地面积平方米,可容纳人入住。

袁小梅接手养老院后,又筹集了多万元进行改造,新建了老人活动场所,还在院内栽种鲜花盆景,精心打造园林养老,旨在给老人带来舒适的生活环境。建成后袁小梅把原养老院的老人都接到新养老院入住。

很快,养老院的入住人数从原来的20多人一下升到近80人。

为了照顾好每一个老人,袁小梅对护工的管理非常严格,要求护工细致耐心,每个老人的身体状况和口味喜好都必须一一做详细的记录。对于生病的老人,尽量早发现早治疗多观察。每一条每一点他都不厌其烦的指导护工,还经常亲自为老人擦洗、换药。

在袁小梅和护工们的精心护理下,养老院的老人没有一个长褥疮。

这位老人不小心摔了一跤,把头摔破了一个大口子。可是老人舍不得花钱,医院。袁院长在老中医的指导下,为这个老人采药、敷药。图为袁院长在为老人检查伤口愈合情况,老人表示好多了。

养老院里有个叫邓新燕的老人,年轻时外出打工,为了多拿几百元工资,长时间在冷库里清洗海鲜,导致他患上了严重的类风湿关节炎,四肢弯曲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慢慢地身上长满了褥疮。

刚到养老院时,邓新燕身上的恶臭老远都能熏得人恶心作呕,袁小梅没有任何鄙夷嫌弃,他戴上口罩,细心地为其清理烂掉的脓血。日复一日,袁小梅一边为邓新燕换药清洗伤口,一边到处打听偏方。后来他知道邓新燕没有养老保险,也没有生活来源,就免除了她的护理费。

邓新燕入住养老院两年多后,褥疮彻底痊愈。如今邓新燕的精神面貌已经完全改观,尽管不能行走,但她对生活又充满了希望。

袁院长为腰痛的老人擦药、按摩。

还有一位姓郭的老婆婆,患有轻微的老人痴呆症,在另一所养老院外出时不慎摔断了胳膊,右腿膝关节脱臼,住院治疗未见好转,来缘福聚养老院时是几个人把她抬着进来的,连坐都不能坐。

袁小梅请了一位中医为郭婆婆医治,一个多月后,郭婆婆的胳膊和腿上的疼痛逐渐消失,现在已经可以坐着吃饭了。

一位患了老年痴呆症的老人,连自己的儿女都不认识了,唯独认识袁院长。看见院长,她激动地拉着院长的手,说着含糊不清的话,袁院长用心地倾听着。

后来这位中医成了缘福聚的坐诊医生,定期来养老院为老人坐诊。每当此时,袁小梅总是虚心向老中医学习识别中草药,他针对住院老人的病情所需,为老人采集各类中药,为老人治疗各种慢性疾病,加强老人们的免疫力。

好人有好运,年5月袁小梅登山采药,采到一颗硕大的野生灵芝,消息很快就传开了,有人找到袁小梅,要出高价收买这颗野生灵芝,可袁小梅不卖,他买回排骨和灵芝一起炖汤,让全院老人一起品尝难得的野生灵芝汤。

04

不为挣钱,只为他人的家庭分忧,替老人的子女尽孝

在缘福聚养老院,有15个家庭极困难的老人,袁小梅只收最低的护理费,每月每人元。另有16名家庭较困难的老人,每个月只交0元护理费及生活水电费等。加上袁小梅经常额外掏钱照顾老人,为老人治病,长此以往,入不敷出已经成为养老院的常态。

走进袁小梅的家就会发现他的生活极为俭朴,破旧简陋的老房子里,几乎没有什么值钱的电器。家里的开支主要靠妻子每月两千多元的退休金。为了补贴家用,妻子还在外面打零工。

袁院长在自家门口。

也有人问袁小梅,借那么多钱办养老院不为挣钱,难道是为了办救助站吗?自己一身债,还要做大善人,是不是太傻了?憨厚的袁小梅每次听到类似的话都一笑置之,并不多说什么。

在袁小梅心里,他最高兴的事莫过于看到养老院的老人们过得健康幸福,还有就是老人们的子女来养老院看望父母时脸上露出的满意的笑容。

现在,随着入住缘福聚养老院的老人越来越多,每天的工作让袁小梅忙得不可开交,但他心满意足。

尽管生活清苦,但夫妻二人相濡以沫,知足常乐。

同时,随着养老院的声名鹊起,袁小梅这个名字也越来越为外界熟知,各种参观采访也慢慢多了起来。但袁小梅始终不忘初心,在他的内心深处,他永远都是老人们的好儿子。

袁小梅经常对员工常说:“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也要孝敬别人的父母,别人把他们的父母送到养老院交给我们,就是对我们极大的信任。我们要为家庭分忧,替子女尽孝,这是我们的责任。”

深圳市建辉基金会在湖北的合作团队在了解核实袁小梅的情况后,提交了这一线索。建辉捐助人评审委员会通过认真评审,于年7月将他列为“致敬行善者”的支持对象。

袁院长和志愿者一起合影。

希望善良的袁小梅收到一份来自社会的温暖与回馈。

文/霖

摄影/汪敦虎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